王玉玲
[摘要]大学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轻视经济学系统素养的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较差等问题。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要重视对基本经济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将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二是推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大力发展案例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在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培养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财经专业人才一直是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核心,提高人才培养中的经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是经济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经济类的共同基础课程,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专业财经院校和非专业财经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认为经济学难学的思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本身,另一方面是我们教学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笔者对现在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系统的认识,并提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以飨读者。
一、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重视基本知识的普及,轻视经济学系统素养的提高
经济学不只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经济学课程学习中,重视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是对的,但在学习中不能仅仅了解经济学理论本身,最主要的学习经济学在分析中的特征和有效作用,培养学生系统的经济素养,全面掌握经济学在认识经济事实的内在特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但现行的经济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上只是简单的将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命题利用多媒体形式再度反映在黑板上,而没有针对这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基本内在逻辑或先是运用中的逻辑分析进行深化讨论。学生也没有形成相关理念和创新思维。
2、教师“满堂灌”,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教学基本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学生坐在下边当听众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满堂灌导致了学生上课听讲,下课背笔记,考试靠死记。这种灌输式的“贝多芬”(背多分)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标而言是一种逆动。
3、教学内容单调,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经济学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书本讲授,内容重复陈旧,使该学科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失去了学生。另一方面考试方法过于简单,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的考试不规范,不能对连续几届的学生成绩进行跟踪,形成不了科学的考核体系;第二,它没有建立题库,教师出题的任意性随机性很大,不利于对教师出题形成一种监督机制;第三,它的投机性很大,如果一纸答对,就会金榜题名,如果失败,一个学期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这种考试方式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4、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能根据大学生的认识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大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这种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学”的全包制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解和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把精力投放到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书籍,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5、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较差,“高分低能”现象严重
学自然科学的有实验室,学经济学的也有自己的实验室,即社会。社会这个大实验室给经济学的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无限舞台。然而,我们经济学的课堂上却是静悄悄的,缺乏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缺少学生与社会的双向交流。经济学学生就像是知识殿堂里一群茫然的求知者,孤独的追求者和探寻者。而大多数教师也缺乏所教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例如“房地产评估”这门课程需要针对现实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作经济分析,而教师大都做不到这点,因此,讲课的针对性不强。
正是因为如此,学生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呼声比较普遍。
二、经济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心得
1、要重视对基本经济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将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
在教学理念的创新中,应当注重学生基本经济素养的建构和系统的培养,整体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水平。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利用课堂教学建立全面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然后,针对各单元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主要通过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而现实的案例来加以分析,学生也可以根据分析状况参与互动讨论。
2、推行启发式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因此,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也应该有一种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的方法,让他们的主动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以它为支撑点,21世纪兴起的应该是“以学定教”的基本教学模式,其关键就是从学生学习的主体出发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高校教师在转变教法观念的时候,不能仅仅重视“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还应该加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实验和实践。例如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多用引疑释疑的方法,制造学生内心中的认知冲突,开展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等,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积极的参与者。
3、大力发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在集体中共同讨论,并拟身在其位,如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法和过程。理解案例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教学是理解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案例具体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说明、验证、消化某种理论,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案例教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桥梁,案例总是带着问题,把现实的情景真实地再现学生面前,并且由教师充当导演或顾问,让每一位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三是案例教学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案例给出的典型实例的确切条件和进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是案例教材贴近实践,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并调动学生的所有知识和潜能来解决问题,大大缩短了教学和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校时就具备了适应未来工作必要的心理准备、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
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具备驾驭理论的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搞好案例教学,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4、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在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经济学人才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学生需要具有研究、探索、分析问题的技能,为此,经济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经济问题。为此,课堂教学上要向学生介绍观察问题、探索分析的方法,强调经济学分析的内在规模特征等。
总之,现行的经济学课堂教学还在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探索中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闫昕.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模式.黑龙江教育,2009(02).
[2]周敏.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02).
[3]翟仁祥.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4]谷永芬.高校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优化思路——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