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随着课程改革深入,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由原来单一的结果判断,逐步引入了“评语”这一方式。评语的使用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评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激起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与态度的综合反映,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对作业打“√”“×”号,采用百分制量分或等级制评价。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如此,势必使得作业评价缺少了必要的感情色彩。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针对这种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我改变了对课堂作业的评价方式,在批阅作业时不仅仅关注结果是否正确,更注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让评语在作业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无声的作用。评语中有提醒、有批评,更多的是表扬和激励。有针对学生作业表现的,有针对书写的,有针对对错的,还有针对课堂表现的。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传递教师的激励与赏识,使得每个学生享受到教师的关爱与肯定。
1.充分激励,增强自信
评语的功能一方面在于纠错、指导,另一方面在于沟通师生情感,培养学生自信。我在批改作业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上进精神。例如:对于作业正确率高、解题颇有创意的作业,我常常写道:“思考,让你成功!”“你好棒!”“太妙了!”面对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得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对于作业正确率高、但书写质量差了一点的学生,我这样写:“你很聪明,如果把字写得再好一点,那就更好了!”“写好每个标点符号,你的作业会美观很多!”对于因粗心而出现错误的作业,首先要肯定其成绩,增强自信心,然后再提出殷切希望,如“方法太好了,可要仔细呀!”“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再细心一点,你准行!”等建议。对于在某一道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路清晰的学生,我会写上一句“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连老师都没想到呢,你真行!”等。
2.适时点拨,引领思路
当学生的作业出现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我借助评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给予点拨、引导与评价。比如,我在某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现在弄清楚了吗?周长是怎样计算的?”还曾写道;“仔细看看,计算可能出了问题!”“注意运算顺序啊,你看,一不小心出错了!”“一步错,步步错,多可惜啊!”等。这种评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找出错误原因,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提示”之后,老师的那份深情和厚望。坚持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不断暗示,养成习惯
评语在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方面,往往能起到独特的作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师生共同付出持久的努力。例如,某同学书写特别糟糕,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其作业本上,我留下了这样一串评语:“都会,为什么不好好写呢?下次要得优了!”“别让字再舞蹈,站稳。”“看到你的变化,老师真高兴!”“都对了,真好!”“书写还要努力呀!”“成功需要坚持。多坚持一会儿,会更好!”一个学期下来,这位同学的书写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反应稍慢、不爱思考的同学,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仔细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讨论一下,把这题弄明白,好吗?”“今天学得真棒!”“全对了,祝贺啊!”“好工整的作业!”等。天长日久,在我的期待、鼓励与坚持中,这些学生逐渐改掉缺点,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滴水穿石。每天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点滴评价,留给学生的是不断的人文关怀,是无限的欣赏、信任与快乐。随着作业次数的累积,学生慢慢发生变化。以前作业发下去,学生们的脸上大多无精打采,倍感失落,丧失了信心。现在每次发作业成了他们的节日,他们传递着、欣赏着,仿佛那些文字绽开了花。看得出,学生正在被这种悄悄话式的留言感动。
评语,沟通了师生情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个学生的书写都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起来了,作业整齐、美丽的占了多数。连那些习惯了应付的孩子,也开始小心翼翼,作业正确率高了。因为老师给予的鼓励和信任,喜欢学习的多了,学生自信心也提高了,孩子们看老师的眼光亲切了。现在新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应努力探索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们乐学、会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