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伦勃朗自画像中真实与非真实的表现

2009-09-28 07:29
办公室业务 2009年5期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真实

常 艳

摘要:该文通过对17世纪荷兰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三幅典型自画像的分析,论述了其中真实与非真实的具体表现,从而印证了艺术家在构思上的独特性。

关键词:伦勃朗;自画像;真实

伦勃朗的一生中画过100多幅自画像,其中油画作品40多幅,每一幅都给人以新颖的感觉。构思的独特性在他的自画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明暗效果的研究、服装与小道具的研究以及表情和构图的研究都可以揭示出一个问题:伦勃朗始终都在用这些手段掩饰着自己,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用这种手段掩藏起来的外表是非真实的,而

掩饰之后所体现出的内涵却恰恰是真实的。我要探讨的正是这种真实与非真实在伦勃朗油画自画像中的体现。

分析一——《手饰伦勃朗自画像》

1650年,让—洛易斯在给房龙的信中是这样说的:“有一段时期,我常常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大贵族。那时我刚刚结婚。我喜欢打扮。莎士基亚(伦勃朗的妻子)是一个可爱的姑娘。我喜欢把她打扮起来。我喜欢像我们是真正的上流人士。她确实是的,可我是磨坊主的儿子,我哥哥是个鞋匠,即使用全世界的绫罗绸缎及别的装饰品来打扮,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不是所有的画家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来作自画像。这一方面与伦勃朗的出身有关,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他的对艺术探索的精神。或许他是由于不满意没有气质的“流浪汉”扮成形形色色的人,所以宁愿把自己装扮起来,对着镜子画画。既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完成了一幅作品。

作于1634年的《手饰伦勃朗自画像》(见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幅作品中画家的大部分的脸都是处于亮面的,并且他的眼睛都绘制地极为出众,尽管头稍稍偏向一边,但却是正视着观众。当然我们着重讲的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着装:戴帽、用金属的项饰与链子来装饰自己。他关心这种打扮的趣味性,其中隐密着无法预期的绘画效果,尤其是新的光线效果的极大可能性。以金属般的色彩及上面重叠的链子来提高巧妙的光辉效果,这种光辉是神秘,因为照耀人像,留下一半阴影的光源是全然不明朗的,而用来衬托没有传统轮廓线的人像即为这种反自然主义的光线的。“伦勃朗画中暗部的神秘深邃与亮部的力量两相映照,一种空前的虚实相间的意境产生了,用这种方法在平面上塑造的三度空间的物象,不但得到了纵深的幻象,而且同时创造出一种超乎具体的环境的美。” 他的用笔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方面他畫家用这种反自然的光线来映称着自己,衬托出一张万分自信的脸。他用这样的一种服饰的效果来给我们诉说着他内心的独白。

分析二——《画家和他的妻子》

婚后的伦勃朗在1636年作了一幅与妻子在一起时的作品,即《画家和他的妻子》(见图2),这幅作品中二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伦勃朗自己还佩戴着剑,扮成贵族的形象,极为真实的反映出画家当时的心情。他是多么自豪!盛名于世且有美妻相陪,未来的道路真是不可估量。莎士基亚坐在他的膝上,伦勃朗高举酒杯两人恣意饮酒作乐,显出一副享受人生的模样。只在闲暇时偶尔转过头来向观众炫耀一下自己的快乐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显现出极度的幸福感。画家在这幅画中用了传统的方法来表达传统的目的。可是如果你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仔细观看这幅作品,画中人物给人的感觉其实是很呆滞的。你看过演员扮演角色试镜头的样子吗?不出色的演员在没有入戏之前表演的样子是很假的,一切都是演出来的而不很自然。这幅画给人的感觉就像演员在演戏一样,画家在这里表演得并不出众。他画笔下的自己与妻子无非就是要告诉观众:生活应该就是这样的!画家把自己的华丽的服饰描绘得细致入微也就是向人们展示出他当时的状况。高高举着酒杯就代表着他的成就在当时是直线上升的,已经确立了作为荷兰一流画家的身份。可以用这幅画来概括伦勃朗生平的“快乐时光”。

可是这种快乐却是短暂的。它是否在预示着这样一种快乐的背后所潜藏着的危机?

分析三——《贵族自画像》

52岁时的他作了一幅极为经典的《贵族自画像》,画家把自己装扮成显赫的贵族的形象,金光灿灿的衣服裹在他的身上,显得是那样的威风。这幅自画像是他作品中较为亮丽的一幅。由于他所穿的衣服的缘故,这种金色与他惯用的暗淡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衣服上的许多细节画家都已经忽略掉了,而他着重突出了胸前包裹着的那层衣服,每一个皱折都被描绘地那样细致。让人见了不得不相信,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贵族,而不是“磨房主的儿子”。可是画家在处理画面时,除了脸部之外,都罩上了一层咖啡色,仿佛是隔了一层灰色的玻璃在观看。画家故意将自己的脸部没有施以这种颜色,其实是想呈现真实的自己,毫不掩饰内心。他是在告诉我们,“尽管我看起来富丽堂皇,但仍旧是身无分文的!”

伦勃朗没有数字的概念,因此对金钱也没有概念。他经常从某一个角落里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放置的数目可观的钱。可他却经常将自己装扮成很有身份的人,并且将他画下来永存。我认为这是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系的。尽管伦勃朗在年轻时就已经名声大振,可终究摆脱不了“乡村磨房主儿子”身份的影子,加之妻子莎士基亚身份的高贵,这就更加促使他的进取心。可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不是一个理财的高手,甚至还没有金钱的概念,并且还从不节俭,“想要”什么,他都会去买来,无论有没有能力。朋友们都劝他:“生活不只是这样过去,一个人需要根据风向的转变调整他的帆船。……非但没有激起他的反应,反倒引起他的赞美:‘这东西不是很美吗?”这就必然使他与理想越来越远,因为这是一个直接的原因。图1、2、3这三幅作品画家都将自己掩饰在华丽的服饰之下,如果说图3与图4是画家在得意之时的炫耀,那么图3就可以说是一种真实的内心的释放。由于这种装束中自己的不真实而反映出其虚伪的一面,这就是服装的效果。它既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同时也可以体现其虚伪性。

没有哪位画家会说:“我是故意让人去猜测的!”但总是会在他们尝试着表现一种效果而出现了另外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伦勃朗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不真实的掩饰总是会建立在真实的内心活动的基础上,却在同时出现让人意外的效果。“他在艺术审美取向上的新的追求,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同时代的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事物的内在精神,其他一切都微不足道,这种新的精神审美追求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同的人在看同一幅画时感受当然有差异。于是这种真实与非真实就更加显现出来了。一次又一次地细细品味伦勃朗的自画像系列,你会发现,这种真实与非真实就在那些画里面。

参考文献:

[1]房龙.《伦勃朗的人生苦旅》[M].北京出版社.2004,第67页.

[2]黄光辉.《朴素真实里的人性光辉——伦勃朗油画的艺术特点》[J].《文艺研究》,2008(12).

[3]朱顺传.《从“表象”到“精神”——谈伦勃朗艺术精神“性审美历程》[J].《美术大观》,2008(9).

猜你喜欢
伦勃朗自画像真实
对名誉最好的维护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