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霞
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痛,但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有着多年初中英语教学经历的教师,我希望能够做一些探索,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带了一轮,又重新回到初一担任英语教师的时候,已经有一些教学经验的我很自信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解决“学困生”这个难题,如传统的差异教学法,但很不幸,效果非常不理想,初一期末考试总有那么几个人才考二三十分。到了初二,我决定探索并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我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样本”。
学生甲:数学成绩很好,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很差;
学生乙:语数外成绩中只有英语成绩很差;
学生丙: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科成绩都很差。
以上三位学生的英语成绩正常都在20分至40分之间。
教育学属于社会类学科,凡是社会类学科的实验都是有假设前提的,否则实验便没有意义。我设立的假设前提是:学生甲和学生乙由于不是每门功课都差,他们的思维能力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学生丙的思维能力尚不得知,但即使承认学生丙和成绩优异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我还是坚持认为,学生丙的英语成绩远远超出了这种个体差异(从对多数英语试卷的分析看,简单题和难题各占20%,中等题占60%,而且相当数量的中等题只需要通过简单记忆便可得分,20分至40分的成绩是极其不正常的)。也就是说,这三位学生的成绩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成绩是否提升直接导出实验结论。
实验的第一步,要搞清楚这三位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大体根源。英语早读课上,我刻意让这三名学生注意到我正在注视着他们,因此,他们朗读得格外起劲。早读课结束前,我一一走到他们桌前,抽查他们刚刚朗读的单词及语句,结果他们对刚才所读的内容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们对刚才所读的东西没有一点儿印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英语学习有别于数学学习,它的理解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通常认为,大声朗读是记忆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又能强化口语,增强语感,但这三位学生的朗读与掌握知识的关系严重失调。
我分别找这三位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现在的学习状况。学生甲对数学感兴趣而对英语相当反感。学生乙由于英语基础太差,想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但不知如何入手,对英语有畏难情绪。而学生丙由于各门学科成绩都差,已自暴自弃。
通过了解,我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学生甲英语成绩差,主要是由于学科兴趣不平衡造成的;学生乙英语成绩差,主要由于基础太差造成的;学生丙英语成绩差除了有多方面原因外,自信心严重不足也是重要方面。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英语成绩越差,对英语学科越没兴趣,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我决定先从让他们对英语学科感兴趣入手。
首先,我从课堂做起。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生动的情景教学法,并且增加这三位学生的“参与度”。如引进较为流行的团队协作法,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别和他们形成一个团队,负责某一个命题。如进行“外交谈判”的情景游戏,优异生负责撰写英语稿,而学生甲、乙、丙分别扮演外交官的角色,进行“谈判”。这样可使这三位学生充分融入到英语课堂气氛中,使他们不再成为“孤家寡人”,并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我出单元测验之前,我会“不经意”地在复习课上重点提问这三位学生一些相同的考题,使他们加深印象(有时,教师为了达到合理的目的而使用一些技巧,未尝不可)。由于测验“碰巧”考到了这些题目,他们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两三次这样的测验以后,他们体会到了进步的喜悦,对学习英语不再有抵触情绪,甚至有了学习的冲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知识结构失衡,即基础知识薄弱,如没有掌握基础性的单词、词组、语法,致使他们无法真正吸收新学的东西。我决定替他们构建一个英语知识框架,框架的底层是单词,我把到目前学过的单词作了筛选,并把他们分成核心单词、重要单词、一般重要单词、普通单词四个层次,让这三个学生从核心单词开始,逐一记忆拓展。框架的中间层是一般语法知识,我先把语法知识串起来形成一条主线,然后要求他们在掌握主线的基础上再重新理解和掌握课本较细的知识点(即框架的上层)。这样先面后点,点面结合,使他们有了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且不断进行强化,把基础知识保持在他们的记忆里。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这三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甲考了80多分,学生乙和学生丙分数在70至80分之间。另外,学生丙由于英语成绩的不断提高而对各门学科都有了学习兴趣,其他各门学科成绩均在60分以上。最重要的是,由于“英语学习——成绩提高——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更加努力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持续起作用,他们还有上升的空间。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平衡教学实验的启示:1.兴趣平衡,尽一切努力让对你所教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热爱你的学科。2.知识结构平衡,单词永远是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单词不掌握,语法知识无从谈起。3.这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探索,才能找到帮助学生提高的方法。
实验结论:平衡教学法作为特殊的差异教学法,与传统的差异教学法指导思想的区别在于:在传统的差异教学法下,学困生与优异生之间的差异虽然可以缩小,但这种差异始终较大并且不可控,即学困生不可能转化为普通生。因此,对学困生的差异教学是永久性的。而在平衡教学法下,学困生与优异生之间的差异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且这个范围应该可控,超出合理范围的差异是可逆的。因此,学困生可以成为普通生,最终可以和优异生接受无差异教学。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