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生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4小节
第二行末尾即“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的后面,有的版本的教材用分号(如人教版必修一,2003年6月安徽第1次印刷;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2006年6月安徽第1次印刷、2007年5月安徽第1次印刷本);有的干脆什么标点符号也不用(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8年5月,山东第11次印刷)。个人感觉还是用分号好,主要考虑整齐的效果。
“是天上虹”一般情况下可以表述成“是天上的虹”,多一个助词“的”。句长也没有大变化,而读起来更顺口,语意更明白;可是作者不肯多用。“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两个短句,身量等齐,结构干净,语意明晰,朗读利索。作者有意无意讲究整齐之美,“新月派”所追求的“三美”特别强调的一点。
你看,4行诗上下各两行;单行与双行错开一格排列;单行和下一个双行上下行合成一句,每节两句;每句似乎是一个小的独立单元,第一句即第二行末尾用分号。全诗7节,每节都如是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诗节匀称,句式整齐,给人以整齐划一的美感。该诗结构美历来为人称道。
如果“是天上虹”后面不用标点符号,后句则成“是天上虹”加“揉碎在浮藻间”。尽管“揉”句形式上另起一行了,语意上还与“虹”句连成一体。如果把“是……浮藻间”这个超长组合截取,跟“不是清泉”合在第二行,本节就只有三行。这与其他节都是四行不谐调,跟全诗整体的整齐风格不合。如果放置在第三行,能使本节诗有四行;而第三行“不是清泉”短而小,第四行又长而大(当然合在第二行则更长),句长缺乏均衡之美。
用不用标点符号,也事关停顿。标点符号有表停顿的功能,用分号就可以明显停顿,而且是长停顿,远比没有加标点符号时要明显、要久长。全诗各节上下句之间,都有这样一个以分号形式分开的大停顿。全诗双行都押韵,如“虹”与“梦”。可是“是天上虹”如果后面不用标点符号,怎么好说“虹”与“梦”是韵脚。用上分号,就有余裕的时间停留下来吟哦。如不加标点符号,“虹”句与“揉”句衔接更紧密,即或换了行这种紧密连接也还在,那么二者之间势必不能长停顿。停与不停,长停与短停,是有差别的。不用分号或者干脆不用标点,停顿则短,一短就破坏了全诗朗读的整体和谐。
如加分号,“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是完整一句,正反判断与比喻——潭是虹,呈现出拜伦潭的静态之美。作者又在第三、四行构成的第二句中动态观照,越“虹”不说,径言“那榆阴下的一潭”“揉碎在浮藻间”。本来潭是大体,浮藻是小体,浮藻生长在潭水里,弥散漂浮,但并不稠密,因而潭水在浮藻之间显现。浮藻也并不坚硬,它本来就是很柔软的水草,本来是浮藻“点缀”在潭水里;可是作者却偏偏说潭被“揉碎”,揉碎在浮藻间,浮就把浮藻写得很硬朗,藻倒成了主体、硬体,是水穿行在浮藻间。
总之,从结构形式、停顿押韵到句子旨意等方面来看,“是天上虹”后面用上分号都要好些。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