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高等教育的六大驱动力

2009-09-27 07:07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学

杜 越

200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世界各国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专家学者都在注目这次跨越新世纪后的第一个高等教育盛会。此前,该组织召开的6个地区的筹备会议表明,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各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热情不减,对质量的追求越来越急切,对高等教育的作用和承担责任的期待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的科研与教学水平特别是创新知识的能力,有必要将国际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新知识和多元文化的贯通。在综合了各地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后,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当前对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产生重要影响的6大驱动力的观点。

一、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已增长了近50%。2006年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已经达到1.4亿。在占世界总人口60%的亚太地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已从1999年的2 200万增长至2006年的4 400万;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则从1 000万增长到1 600万。尽管人数增长空前,但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却仍然低下:非洲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不到5%;南亚与西亚为11%,阿拉伯国家为22%,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为25%。这与通常所说的高等教育参与率达到40%~50%将对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的说法相去甚远。根据目前的预测,世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在继续增长。

二、教育体系和办学的多样化

日益增长的需求、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更为复杂并更具竞争力的办学体系,众多不同的办学机构、办学者和多种办学方式不断涌现。其中跨境办学发展迅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质量保障与维护学生权益的问题。该领域迫切需要开展全球合作,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洲经济发展组织共同组织制定了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南。

三、研究、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机构间合作与网络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促进大学的国际合作,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两个计划:大学姊妹计划(Unitwin)和教科文组织教席计划(UNESCO Chair)。前者是为了推动大学之间在某科研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后者则是为了打造学科带头人,推进具体学科的联合科研。

因为受到博洛尼亚模式的影响,高等教育的地区一体化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促进地区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亚太地区创立了诸如亚太地区全球大学网络创新联盟(GUNI-AP)等形式的机构间合作、联盟与研究网络;非洲联盟近来也创立了共享经验与专家的平台。这些空间与平台对于强化地区的知识库、促进地区内研究人员、教师与学生的流动和交流的深化颇具潜力。

四、以终身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型社会

当今知识密集型社会需要提供不断更新技能与学习新技能的机会。高等教育体系面对的情况是,出入更加灵活,承认通过工作获得资格认证以及需要开发满足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与经济需求的新课程。为此,高等教育更需要与工作世界发生紧密的联系并弥合在高级技术人才方面出现的供求差距。现在,一些国家与地区(如非洲)存在着严重的高等教育低入学率而毕业生就业率却并不高的现象即是证明。

五、信息与传播技术对学习的影响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与开放大学的扩张使得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件越来越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工作的成人而言。例如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提供的课程多达3 000余种,而且均是以数字形式免费提供的。

六、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专门议题。高等教育在培训教师与规划人员、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方面发挥着战略性作用。更为广义地讲,大学从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到对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科学问题的关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上述的6大动力与1998年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提出的趋势与问题相比产生了若干变化,有些问题突出了,有些则弱化了,更加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曲折性。当时,教科文组织认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数量上的增长,而同时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就学机会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学校结构、课程以及学习形式方面的差异和财政拮据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当时,该组织总结出世界高等教育的4大趋势:数量的增长、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资金与资源的短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若将上述趋势与该组织最近提出的6大驱动力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仍在继续上升。无论是质量问题、经费问题还是人才外流问题乃至就业等问题,都没有阻挡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这一趋势是由若干因素造成的:人口增长、基础教育即全民教育的大发展、各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推动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等。教科文组织还认为,高等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且是加强民族性,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和吸收并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进行社会、文化建设与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1960年仅为1 300万,1970年增至2 800万,1980年增至4 600万,1991年增至6 500万,2001年增至1.1亿,而2006年增至1.4亿。从这一发展速度来看,每年入学人数都有200万以上的增长,且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充分说明了各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继续得到重视并已被提升到地区一体化的高度。教科文组织认为,地区的一体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点和基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教学和科研全球化的一种反映。各地区都把高等教育作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来发展。除了欧洲地区的博洛尼亚进程外,亚太地区也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合作论坛与网络,逐步实现从校际交流向多校合作的方向迈进,并最终将建立统一规则的地区一体化合作机制。迄今为止,在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通过了5个有关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地区公约,涉及地区分别为拉美(1974)、欧洲(1979)、非洲(1981)、阿拉伯(1978)和亚洲(1983)。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重新审议这些公约的落实情况,并准备要求各国建立或者委托专业的学历和学位评估机制,以保证这些公约的落实。

2009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成为深入探讨高等教育与研究空间在上述驱动力下发生的快速变化与提出前瞻性思考的全球论坛,同时也将确定应对变化的战略与行动。

(作者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邓明茜

猜你喜欢
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学
入学通知书
1997年教科文组织造成的一场风波
五行真经
入学面试
前法国文化部长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入学第一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教科文组织庆祝2014年世界哲学日
教科文组织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