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杰
摘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极大地丰富了环境化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制成的课件,在模拟演示、解决抽象问题、列表比较和课程复习等方面,克服环境化学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环境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134-02
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Wu Shaojie
Abstra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a modern teaching metho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 students by using characters, objects, images, sounds and other multi-media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Us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has overcome certain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helping simulation demo, solving abstract problems, Comparing list and reviewing the contents of large course capacity, etc. and reflected the superiority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 multi-media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Henan, 467001, China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整合之后,教育领域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相比较,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2]。因此,在环境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这中间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课件形式大于内容,多媒体模拟完全替代学生实验等。
1 多媒体技术在环境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 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境化学的某些教学难点抽象而不易理解,仅靠语言和文字描述难以破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易化解难点[3]。如在讲授土壤粘土矿物晶体板层结构时,单就书本上的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理解晶体板层结构有一定的困难。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着形象逼真的空间动态演示,可以较好地领悟粘土矿物晶体板层结构及其对土壤胶体性质的影响,使课堂上“教”与“学”的困难迎刃而解。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动力。环境化学教学重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中有各种各样的挂图、模型、演示实验和幻灯片等,但是这些手段在许多方面都不及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大量的视听信息,利用不同的图像色彩的组合、三维动画的使用等独特优势,图文并茂,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述环境中的污染化学原理,更加生动地展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的宏观结构和微观分子结构,逼真地展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难以看到的污染反应过程和现象,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学生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环境化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模拟环境过程,扩大实验效果环境化学中的大多数反应是在开放环境中发生的,这给在实验室里重现这些反应造成一定困难,而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缺乏说服力,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这时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用多媒体画面中的模拟事实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能够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刺激人的视觉系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的课程内容,实验当然不能做。利用Authorware软件可制作一个课件,为学生展示多幅由光化学烟雾所造成的污染的图画和它给人们的生命造成的威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对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顺利地实现预先所设计的“情境”铺垫,为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感知环境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效果。
1.3 运用多媒体进行图表对比分析环境化学有许多章节存在图表多,知识点零碎、杂乱的现象。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无论是口头讲解还是板书展示,都既费时又费力,学生学起来感觉也不满意。如果这时将各种图表做成课件,既清晰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光化学烟雾污染与硫酸型烟雾污染的形成条件和特征”时,设计2个表格,即“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与污染特征”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条件与污染特征”,把这些表格内容做成幻灯片,对重点知识进行特别区分,显示“闪动”或特殊颜色处理等,上课时边放映边讲解。需要比较时把几个表格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同时映出,这样能加快学生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而且能将知识系统化,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 多媒体技术在环境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追求课件的形式,忽略教学效果为了追求课件的声色俱佳,课件装饰内容往往过多。虽然大量图片、动画、声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往往可能被精美的图画、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而对所要揭示的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结果课件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出最佳的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2 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问题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示宏观世界的环境污染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的内在联系,能艺术地表现环境污染化学的奥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化学知识。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能很好地模拟出来。然而,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种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特别是它的可参与性和成就感是多媒体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灵感,培养能力。如果以课件过多地代替实验操作过程,即使再逼真也是虚拟的,无法取代真实的实验操作过程。更何况理论往往与实践有一定的差异,课件制作却往往是理想化的状况,模拟实验的过度使用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3 多媒体技术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探索
3.1 积极借鉴传统教法中的备课经验多媒体教学节省教师对图像和表格的描绘以及文字的书写,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便于对环境污染的化学原理、现象、规律、方法和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对授课内容非常熟悉。课件只是提供一个教学的框架,教学效果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发挥,因此教师既要进行电子备课,还得准备书面讲稿,考虑如何围绕课件使讲课生动具体。备课时要分析本节课是否适合多媒体教学。若课堂讲授中图像等直观内容较多时,采用多媒体效果要好一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想象,有助于拓展学习。若以文字和公式推导为主,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可能更好一些,因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前后内容衔接的理解,更容易记忆。多媒体教学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做好电子教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所以每次上课前应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要讲的重点、难点做到教案中。特别是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和实验,应在教案中得到很好的反映。例如在讲授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中的DLVO理论时,将胶体微粒相互靠近突破能垒而聚集或相互分离的过程制成动态课件,并配以文字说明,可使该理论通俗易懂。
3.2 注重课后信息反馈每个教学过程完成后,要对这次课的授课效果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具体运用,根据学生对课件的反映,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修改课件,重新组织教学,最后达到教学目标。这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补充、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展现和处理方法、授课内容与科技进步的同步性等。另外,画面的清晰度、显示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等也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加以修改,以增加屏幕和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教师可以在辅导答疑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
3.3 不能让多媒体技术完全替代学生的实验操作目前在多媒体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其中之一是用录像或计算机动态模拟来代替实验教学,教师成了视频“放映者”,学生成了“看客”。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环境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实验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其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它的直观性、可参与性、成就感培养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因此,应该提供更多的实验项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自观察,使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的真实感受。若完全依赖录像或计算机模拟,虽也逼真,但学生缺乏真实感受[2],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参考文献
[1]金燕.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因素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5):66-68
[2]刘迅,张伟冰.论多媒体教学与因材施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103-104
[3]李秀珍.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24):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