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

2009-09-25 09:46王东洋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实用主义历史学本科教学

王东洋

摘要:我国高校历史学本科教学中遇到了实用主义的困扰,产生了诸如“历史学有什么用”、“历史学专业如何就业”等问题。正视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高校历史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各学科无所谓优劣,专业冷热是相对的、变动的,教育管理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理性看待各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学;本科教学;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217-02

历史学为高校基础性学科,多年来一直受到各方重视。但最近数年来,高校历史学专业却遭遇实用主义的困扰,在历史学教育中,遇到了较为明显的问题,诸如“历史学有什么用”、“历史学专业如何就业”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梳理这些问题并寻找对策,对高校历史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不无裨益。

一、历史学有什么用

(一)历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地上所存古迹和地下尚待发掘的文物极为丰富。在授课之余,我让同学们撰写一篇反映其家乡历史的调查报告。每个同学都对家乡的悠久历史细细梳理,自豪之情溢于文稿。一个个传说,一段段往事,一座座古迹,诉说着一个地域的历史,也承载着一方民众的记忆。或许不经意间,在你的家乡发现了史前人类的一颗化石,一方重要的墓志,一本早已失传的典籍等,这些文物不仅对你的家乡,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研究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家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记忆犹新。在短短一个小时左右的有限时间内,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得到了中外观众的认可,获得了巨大成功。奥运开幕式传达出什么信息?一个国家的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中国历史已经内化于我们的血液中,不经意间,会触动灵魂深处的神经,令我们深深感动。我深信,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是看不懂奥运开幕式的;对中外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亦难以导演出这一文化上的盛事。

不仅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也触手可及。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日益活跃,外国人来到中国,或国人走出国门已是平常事。中外民众的交往,往往会涉及到其传统、文化和历史。总之,历史学就在你身边,今日中国离不开昨日中国的影响。我们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离不开历史学的内在支撑。

(二)历史学是国家实施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国民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的过去,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中国在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方面,屡屡受到周边国家的不公正待遇,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反衬国家对公民历史知识教育的相对滞后。这种状况亟需改进,亦应引起国人的深刻反思。只有对全民族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其对祖国历史的认识,才会唤起中华民族的历史保护意识,而这些对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民族凝聚力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欲通过和平发展的方式,实现民族腾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增加对世界各国的了解,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联系,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学习不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十五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史,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增加对世界历史的学习。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肯定了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在普通高校设置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而要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就必然要求大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全面了解。因此,加强历史学知识的学习是中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三)民族危难之时,凸显历史学价值

值得深思的是,越是民族危难之时,越是凸显历史学的功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许多历史学家发出了“国史不亡,国家不会亡”的呐喊。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用热血和激情撰写中国历史著作,講授中国历史。如钱穆先生认为,在中国面临外患的危机时刻,“我国家民族之复兴,必将有待于吾国人对我先民国史略有知”,“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犹得长存者”[1](P31-32),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未亡,则中国就不会亡。张荫麟先生认为,“现在发表一部新的中国通史……可说是适当其时”,我们正处在“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体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扎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在这抱残守缺的时日……写出一部新的中国通史,以供一个民族在空前大转变时期的自知之助,岂不是史家应有之事吗?”[2](P2)抗战时期的中国历史学界将国家民族的复兴与国人对本国历史的认识相联系,充分认识到史学在抗战救国、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后,马克·布洛赫开始《历史学家的技艺》的写作。在卷首与朋友的信中,布洛赫说“国难当头,谁不感时伤世?草此小书聊以排遣心中的忧愤”。[3]布洛赫写史既是排遣忧愤,亦是通过历史提醒国民,不要忘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越是在民族危难之时,越能显示历史学不可替代的功用和价值。

二、历史学专业如何就业

大一新生,入学伊始,便询问老师四年后他们能找到什么工作。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在作怪。说实在的,历史学教育不是职业技术培训,不能教给学生具体的实践操作;历史学教育也不是灵丹妙药,不曾也不能为每位入学新生提供四年后的具体的工作岗位。

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确规定,即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4](P102)可见,历史学塑造的是学生的内在品格,给予其智慧的启迪、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系统的历史学知识的学习,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具有强烈的历史感,知识全面,进取心强,能够适应多种行业的工作。

就国家机关单位而言,他们迫切需要懂祖国历史、关注国家和民族的过去又关注其命运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较能胜任这一要求。

就文教出版事业而言,中小学历史学教育是国家既定的教学方针,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充实到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去,在那里传播历史知识,重塑民族精神。在古籍整理、图书出版等领域,历史学毕业生也能大展身手。

就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而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上所存文物和地下待发掘的文物极为丰富。灿烂的历史、星罗棋布的历史古迹,使得中国的历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伴随而来的是文物保护和历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也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均需要大量的历史学专门人才。

就各类企事业单位而言,各类企事业单位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历史学专业毕业生深谙立身处世之道,懂得创业的艰辛,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大显身手,创造业绩。

出国交流,传播中华文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在海外设立数百所孔子学院,而孔子学院需要大批精通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专业教师。历史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有机会出国支教,作为中华文化的和平使者,促进中外的文化交流。

可见,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全面、能力高强、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能够胜任多种工作岗位。

三、借鉴及反思

历史学在国外也曾遭遇有用无用的争论。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是20世纪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曾遭幼子询问“历史有什么用”。布洛赫一直在反思,历史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其著作《历史学家的技艺》(据“译者的话”,该书又名《为历史学辩护》)中,试图对这个疑问进行回答。布洛赫认为,人们本能地要求历史指导现实活动,一旦历史在这方面无能为力之时,他们就会斥历史为“无用”。布洛赫还认为,即使历史学不具备任何实用的功能,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跻身于科学之列。对历史作实用主义的裁断,本质上是对历史学变相的轻视。

各学科无所谓优劣,专业冷热是相对的、变动的。今日中国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基础性学科受到冷遇,应用性学科备受青睐。实际上,每个学科均有其内在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有其内在的魅力,本身无优劣之分。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国际联系进一步加强,那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软实力的学科,如历史学等,会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专业冷暖是相对的、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专业设置,教育管理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理性看待各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张荫麟.中国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实用主义历史学本科教学
浅析日本国民性之实用主义
现实与虚拟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用主义思想应用瓶颈分析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以《折狱龟鉴》为视角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传统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