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迎
从校园里“摆地摊”起家,到事业网点辐射乌鲁木齐各社区,成为高校的“地摊王”,再到如今拥有17家专卖店、100余名大学生创业成员,24岁的大学学生高泽宇只用了3年时间。
“地摊经济”
高泽宇刚入学时,没有满足于安逸的校园生活,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为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
2006年夏天,高泽宇召集了平时要好的20多名同学,把物美价廉的品牌运动鞋摆到校园里,卖力地推销。然而只卖了一天,学校就不让摆了。暑期他们便将目光转向小区,没有运输工具,就用床单打成背包,背着去小区卖。
大学生放下身段到小区摆地摊并不常见,别人不理解、被人挖苦是常事。第一天练摊,就有一半伙伴退出。但这并没有吓跑高泽宇。在他看来,地摊经济就是要人多,一个人摆摊和几百人摆摊的效果必然大相径庭。他坚持不断扩充队伍,还通过开讲座传播创业经验,招募更多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加入。
“地摊经济”越做越大,高泽宇要花费更多时间在创业上,学习和创业不能兼顾。再三权衡后,他选择休学两年,一心一意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业之初,高泽宇就认定只有做到-专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自开业起,他就向顾客提供专业的售后服务:所有产品免费终身维修,并维修非在本店购买的品牌运动鞋。
两次重组
2006年10月,正在西安开发市场的高泽宇得到部分团队成员背叛的消息,立即回到乌鲁木齐。赶到库房,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库房里大量的运动鞋被4名同学私分,现场一片狼藉,留下了40余万元的债务由高泽宇承担。
经历过失败的高泽宇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他要让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2008年5月,第二次团队危机也悄然爆发。5个和高泽宇从摆地摊时一同走来的创业伙伴对创业失去兴趣,开始拉帮结派。面对日益紧张的团队关系,高泽宇下决心解散团队。
那天会上,除了不想创业的5个人,其余人获悉后都失声痛哭。他们堵住大门、高喊继续创业的样子让高泽宇热泪盈眶,他决定和剩下的10余个成员继续为共同的创业梦奋斗。
从摆地摊开始,高泽字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批有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这让许多人感到好奇。同学赵志强说,这完全是高泽宇的个人魅力使然。他难忘第一次旁听高泽宇与团队成员开会时的场景:从晚上10点至第二天凌晨5点,高泽宇激昂地与团队成员畅谈未来发展、梳理目前存在的难题。
回炉重读
3年前,为了全心全意投入创业,高泽宇选择了休学。但在创业过程中,高泽宇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管理知识匮乏,让他感到急需“充电”。去年,公司终于走上良性运转轨道,24岁的高泽字来到新疆财经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高泽宇常被同龄人称为“叔叔辈”,他外表成熟、稳重健谈。他和时下的年轻人似乎没有多少共同点,他不爱上网、不会打游戏、不懂手机的各项功能;他每天只睡4小时,剩余时间几乎全在发展事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