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沧龙借鸡生蛋起家:将企业带进中国500强

2009-09-24 08:01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09年9期
关键词:什邡宏达

潇 潇

在“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仪式暨颁奖典礼上,世纪金源集团的黄如论、黄涛父子因现金捐赠第一名而获得年度“首善”称号;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获年度“最具号召力慈善家”;而特别奖项——“慈善特别贡献奖”颁给了2008年捐款6610万元的四川宏达集团董事长刘沧龙。

在幸福有余时助人,值得称道;而当自身受创还坚持向更困难的人伸出援手,更是一种崇高境界。在地震中,注册于什邡的宏达集团遭受了惨重打击:百余职工遇难,300余职工受伤,设备受损,厂房开裂,直接损失达7个亿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沧龙依然在第一时间宣布捐款500万元用于救援灾区,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可以说,刘沧龙是在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代表。他的创业历程见证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整个国家的经济变迁。历经30年艰辛创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进步,当年的小厂逐渐发展成为资产高达230多亿元、拥有37家成员企业、1.7万余名员工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四川宏达集团。

敢为人先办磷肥厂

什邡是一个小的县级市,却出了两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一是做啤酒的蓝剑集团,另一个便是做化工的宏达集团。

刘沧龙生于1954年,面容清瘦,在老家什邡市是无人不知。197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身为什邡民主公社榨油厂职工的他就敢为人先,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当时,土地包产到户,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磷肥等各种化肥空前紧缺,刘沧龙与同事潘正荣、李建玉一商量,就打起了生产磷肥的主意。当时,刘沧龙借了5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买来原料磷矿粉和硫酸,三人利用榨油厂“半年有活半年闲”的状况,在地上掘了几个土坑,开始试验生产磷肥,不久试验成功,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凼凼肥”。

“思路决定出路,那时候我的思想还是很超前的。”刘沧龙说。在那个高度的计划经济时代,走出这一步不容易,需要胆量。随着磷肥厂不断做大,1982年,刘沧龙脱离榨油厂,开始独立建厂。

借鸡生蛋建硫酸厂

在30年的成长道路上,刘沧龙带领他的企业趟过了许多风雨泥泞,经历了很多次“惊险的一跳”。1987年建硫酸厂就是其中的一次。

那时,刘沧龙的磷肥厂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将磷肥厂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空白很多,商机无处不在”。机会主义显然不是刘沧龙的行事风格,他清醒地认识到,磷肥厂没有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市场有机遇,产品才会热销,之所以赚钱,是因为市场肥料供小于求。供求关系一旦变化,企业就只有死路一条。

经过思考,刘沧龙发现自己的磷肥厂在上下两个链条上都很被动。下游市场风云变幻,难以琢磨,上游的原料供应也受制于两家国营大厂。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萦绕在他的脑际,他必须采取措施,变被动为主动。

建硫酸厂需要强大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很快,2万吨硫精砂制硫酸装置到位。没有技术人员,就聘用国企退休技师;没有资金,就四处找投资者投资,找银行借款。为了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刘沧龙想出了“补偿贸易”这个“借鸡生蚩”的筹资方式——即说服客户预付货款,承诺装置建好,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后,再优惠售价。

为了说服银行贷款和客户预付货款,据统计,在一年的时间里,刘沧龙带领员工拜访全国各地用户和德阳的银行达146次,汽车轮胎磨光了8只,自行车轮胎磨光了6只。这些轮胎后来都收进了宏达的档案馆。

苦战56天大获全胜

所有工作都在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这时,命运忽然跟刘沧龙开了个小小的玩笑。硫酸厂开工建设不久,正遇上国家的宏观调控。那一次宏观调控很厉害,在规定期限内,凡投资建设未达到50%的项目统统要下马。

刘沧龙不愿规避风险,决定进行一场豪赌。整整56天,他没回过家,吃住都在厂里,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地干,终于抢在“大限”之前将硫酸厂的建设做到了70%。宏达集团党委副书记王保林曾这样回忆道:“工程建设攻坚阶段,刘沧龙每天都泡在工地上,饿了,啃两个馒头,困了,和衣打个盹。离家不到400米,却没有回去过一次。在装置试车投产那一天,过度的疲劳击倒了他。大家把他送到医院,两瓶盐水输进去,他睁开了眼睛,一骨碌爬起来,第一句话就是装置怎么样了。亲人和工友都流着眼泪,背过身去。看大家没反应,他知道问不出结果,便一把扯掉针头,匆匆赶回了工地。”

这已经不是刘沧龙第一次拿生命当赌注,王保林还为记者讲了另一个故事:为了筹集建硫酸厂的资金,1987年11月,刘沧龙一行四人前往射洪、南充、绵阳等地。当时,川东地区交通十分不便,冬雨使道路泥泞不堪。那天凌晨3点,在上一个陡坡时,车轮突然打滑,司机猛打方向盘并紧急刹车。大家下车后才发现车尾已在悬崖边缘,幸好被崖边的一棵大树挡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沧龙的赌注没有白下,这次奋战大获全胜,硫酸厂顺利建成投入使用,企业脱离了对国营大厂的原料依赖。宏观调控以后,设计成本、建设成本都比原来低了许多。建厂时,硫酸价格不到300元一吨,建起来后最高卖到900元一吨。宏观调控后的市场也逐渐升温,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1993年,刘沧龙正式为公司定名为“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引进人才冶化结合

宏达在刘沧龙的运筹帷幄中稳步前行,但这种四平八稳的节奏却让他感觉有些不对劲。他已习惯于给自己假设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其他人压根就没有想过,但对他而言则是迫在眉睫。“我们的产品很单一,在同行业中,除了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有点优势外,其他没啥优势。而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迟早都会改革,用不了多久我们这点优势就没有了。”

刘沧龙为此苦苦寻找对策,1994年,他决定上电解锌项目。

虽然刘沧龙和他的团队都不懂电解锌技术,但这并没有使他们退却。“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跨行业有巨大的风险,但是这一步必须迈出去。”他自己带头钻研技术,同时设法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整整研究了一年,刘沧龙和他的团队研究出了“冶化结合”的技术,即用电解锌冶炼过程中的原料硫化锌精矿所产生的废气来制硫酸,不仅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降低了成本,而且还解决了传统硫铁矿制酸工艺中的环保问题。

这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直到现在,这种工艺都没有过时,宏达公司还在采用。

上演“蛇吞象”收购兰坪矿

不久后,刘沧龙收购了雅安的一座小矿。一次,他去矿山考察,当地干部和工作人员早早地便在山下集合,细心的工作人员准备好轿子,准备把他抬上山。可不一会儿,人们惊讶地看见刘沧龙已三步并作两步地从山上下来了,山

上的情况他已经了如指掌。当地领导后来在会上感慨万千,要求党政干部学习企业家的精神。

一座小矿无疑是杯水车薪,想要真正解开加工型企业的铁锁,刘沧龙还需要另寻目标。几年后,他终于找到了这把开锁的钥匙。宏达股份收购兰坪矿被外界看做是一次“蛇吞象”的经典案例,它得益于刘沧龙独特的超前思维,然而,这种远见因为暂时的空幻,也曾导致他一时冒进而尝到苦果。

兰坪矿这张大饼人人觊觎,刘沧龙曾经嚼过两次。1994年,他就只身赴云南,试图收购兰坪矿。可是,当时宏达高层大多数人都反对硬吃兰坪矿,大家认为那无异于往水里扔钱。刘沧龙虽力排众议、坚持己见,但历经半年,最终还是失望而归。那年他40岁,本该不惑,却因为急功近利而大惑了一次。

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调查研究和商业谈判,宏达集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契机,于2003年力挫群雄,注入5.8亿元现金,成功控股了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的云南兰坪铅锌矿。

有了充足的资源保障,宏达集团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使电解锌年生产能力由2.7万吨提高到22万吨,列全国同行业第三位。

有了整合兰坪铅锌资源的成功经验,宏达迅速在全国实施资源整合战略:2004年参与四川甘洛铅锌资源整合;2005年完成了云南怒江跑马坪铅锌资源整合;2006年进入内蒙古、西藏和贵州进行多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整合;2007年4月,宏达集团又联合全国近10家民企走进非洲,在坦桑尼亚成立了中非国际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将对整个非洲丰富的多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及油气资源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整合……

至此,宏达集团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快速大幅提升,引起了国际国内业界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与价值认同,宏达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宏达股份被列为沪市50样板股,被国际权威机构认为是中国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有色类资源企业。

遭遇“5·12”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是全世界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四川,汶川,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作为植根于四川的宏达集团,自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地震当天,刘沧龙正在双流国际机场,准备赶往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当时脚下突然颤动起来。”刘沧龙说,候机厅里的人都赶紧往外跑,那情形跟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一样。

“有了那次的经历,这次地震发生时就不害怕了。”刘沧龙说,倒是接下来的事情开始让他担心:所有通讯全部中断,远在什邡深山中的磷化工厂会不会有事?

3分钟后,他决定折回公司。途中,坏消息接踵而至:什邡磷化工厂4人死亡、有色公司4人受伤……消息仍在陆陆续续传来,伤亡数据不断刷新。

刘沧龙马上改变了路线,直奔什邡磷化工基地。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抵达什邡磷化基地后,刘沧龙“浑身像被电了一下”,眼前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原先整齐的厂房变成断壁残垣,工厂设备被废墟掩埋,崭新的办公楼已扭曲变形!呼救声、哭泣声不绝于耳,整个公司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

看着自己辛苦建造的基业,刘沧龙强忍着泪水,爬上废墟,用手刨出埋在废墟下的员工。

救灾还在继续。

13日凌晨l时48分,刘沧龙通过断断续续的电话联系和手机短信布置成立了四川宏达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商讨抗震抢险对策,他亲任指挥长,同时分别设立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卫生防疫组、财产核实组、灾后重建组,24小时值班,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随着救灾的深入,宏达集团的损失不断被刷新,100多人遇难,300多人受伤,1800余名员工无家可归,辛辛苦苦建设的磷化工基地毁于一旦,70多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坍塌,8000多台设备受损,总财产损失达76829万元。

“这是29年来我遭受的最大伤痛。”尽管如此,刘沧龙说,天灾无法避免,宏达不会低头,那样对不起自己的员工,也对不起国家。5月22日,宏达集团召开紧急会议,受灾员工和遇难员工慰问政策悉数出台。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宏达集团最令人们感动的是自己作为地震的受灾企业,在自身受损也需要救助的情况下,依然不忘支援灾区的抗震救灾。地震发生后宏达集团率先捐赠现金536万元,用于支援灾区的抗震救灾。同时,在灾区严重缺乏铲车、吊车、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具的严峻情况下,紧急支援

在努力进行抢险救灾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是宏达集团在地震后迅速确定的另一重要工作。地震发生不久,刘沧龙许下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诺言:给我一年时间,还世界一个崭新的宏达!

正是凭着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凭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宏达集团在地震灾害和金融危机的逆境中奋起,全力尽到“不减产、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的社会责任。2008年9月底,宏达集团所有灾区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基本达到震前水平。2008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0.98亿元,利税15.89亿元。

今年,面对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宏达集团决心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利润30亿元的目标。此外,宏达集团确定了到2015年年末,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利润100亿元的中期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什邡宏达
什邡农商银行首发20个“红色信贷”项目
什邡农商银行挂牌两个金融服务中心
什邡板鸭
马祖道一禅学思想背景下的什邡文化旅游
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