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枝
德育是一个从外部客观要求向内部主观需求转化的过程,要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实践参与。 “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首要的观点。德育是以丰富的实践和自身的体验为基础的,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德育要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有利因素,使其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品德素质只有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只有把品德培养引向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实践性德育的宗旨是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进而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文明交往、和谐协作、相互关爱的道德境界,建立一种崭新的自然观、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坚持“体验、实践、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倡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童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内心体验与亲身实践,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养成教育、环保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营造丰厚的校园文化,依据学校德育目标,开展丰富的实践性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一、校园文化——建构德育立体网络
校园文化是育人之纲、管理之魂、发展之本。我们力求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倡导全员育德新理念,在教职工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的互动交流,“自主阅读、名师导读、经典诵读”的系列读书活动(现《“昆一”教师读书札记》中已收录了全体教师的手稿近1300余份),广大教职工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
学科教师育德目标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
2.营造和谐氛围,创建三维育人体系。
强化校园历史环境教育。我们挖掘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让了解学校历史的老教师讲述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让历经学校发展的教师讲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让青年教师叙述成长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
强化校园道德环境教育。我们努力构建集体舆论强大、道德导向健康、校纪贯彻严格、校风面貌井然的氛围。在班训大讨论活动中,学生自己制订班训,实现自我管理,其行为受到无声的约束,思想受到无形的训导,错误得到及时纠正。
强化校园人文环境教育。师生在伟人名家思想的科学引领下,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教师和学生的灵感碰撞中,我们设计了各楼层的主题空间:开放队室、知识天空、艺术海洋、科普园地,多彩的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各年级的自主展示栏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挥洒才情搭设了平台。
3.发挥阵地作用,拓宽校园传媒渠道。
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式,是打造学校优势品牌的有效平台,也是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自《芳林》校报创刊之日起,校领导就对其发展给予了指导:“《芳林》理应成为全员办报的典范。”这种由“全员办报”彰显“全员育德”的先进思想正是《芳林》的灵魂所在。由《芳林》校报小记者发起的“评选小学生心中最厌恶的不文明现象”活动,曾被《城市快报》详细报道。现《芳林》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中小学校报校刊一等奖。2007年2月29日,我校“七色光”校园电视台正式投入使用。其节目形象生动、贴近实际,颇具观赏性与教育性,以创新的角度探索出了一条德育的新途径。我校的“七色光”校园电视台、“雏鹰”校园广播站、《芳林》校报编辑室已携手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校园传媒网络,丰富了师生和家长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班级文化——丰厚德育活动内涵
如果说班级文化的实践者和创生者是学生群体,那么其引领者就应该是每一个班主任。我们致力于班主任工作常态管理,以科研为先导,强化培养与学习,努力加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校本研究工作。
1.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加强德育校本研究。
在班主任工作常态管理中,我们建立并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度。对学生微笑,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学生交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与教师平等对话;帮学生明理,使每一个学生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学生求知,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彰显;为学生着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教师的关爱;帮家长分忧,使每一个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愉悦安全。
为了凸显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每年的职称晋级工作中,我们将政策最大限度地倾向于班主任。其中,班主任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在晋级测评中占较大比重。这个举措很大程度上有力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激情,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我们引领班主任在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较为合理的班集体德育网络。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班主任工作方法与工作感悟的交流,每学期都举行“治班方略”班主任工作论坛、班集体建设交流会,通过交流平台、治班在线等互动活动,有效提升了班主任管理水平与专业素养。在各级各类德育论文评选中,我校有百余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几年来,我们把班主任育人心得辑集结成了《快乐52》、《成长悟语》、《爱铸师魂》等多部德育校本教材。
2.搭建网络德育平台,打造班集体文化特色。
在“科研兴校”思想的指导下,我校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施方略”、“班级文化建设实施途径”两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
在探索与实践中, 我们开设了“学校与班级德育”主页,少先队论坛、班主任随笔、爱心义卖场等版块。多彩的校园网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了班集体文化特色,提升了学生的品行操守。
2006年9月,以“夸夸我的班集体”为主题的国旗下演讲,为师与生、生与生营造了夸集体、夸教师、夸伙伴、爱集体、爱老师、爱伙伴的和谐氛围,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有效发展,在班集体文化的熏陶中学会了感恩。2007年9月,在制订个人、班、年级三级成长目标的基础上,各班自主拟定了行之有效的班规、班训,使学生们有了近距离的努力方向。
三、学生文化——实现德育自主发展
反思多年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德育的魅力不只是改变、塑造和训练学生,它首先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以释放他们内在的无限潜能。
1.重视学生权利,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一年一度的三好学生评选工作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我们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良机。在组织学生学习了评选“三好”的条件后,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他们拥有的四项权利,让学生做小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优越性,也更凸显了德育中的人文关怀。这四项权利,一是申报的权利,教师不圈划范围,不指定候选人,不分等级,鼓励自由展示;二是评议的权利,教师组织学生评议,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监督的权利,教师鼓励学生要对候选人的自荐书和平时的表现进行对比,实施监督;四是申述的权利,学生遇到评选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可以向德育处申述,学校还设置了知音信箱,倾听大家的心声。
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文化育德、自主发展的氛围。
2.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快乐发展。
在选修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各年级的学生积极参加市、区文艺展演及其他赛事活动。三年来,我校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我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如,以倡导环保理念为宗旨的“花衣设计坊”和“时尚先锋”模特队,都曾在区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阳光乒乓球工作室”、“活力宝贝”舞蹈社团都是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的阵地。
3.联合社区力量,完美学生健康品格。
“深入社区,携手育人”已成为了我校德育部门的专项研究课题,在“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社会化培养的研究”这个“十五”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社区共建的大好时机,想方设法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活动,使每年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创新,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我们定期与共建社区联合组织开展 “美化小区、净化家园”、“节约用水调查”、“慰问烈军属”等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以学校为阵地、社区为依托的开放式教育新模式。
伴随时代的发展,教育在发展,德育也在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将秉承文化就是力量的思想,深入解读实践性德育新内涵,努力探寻新规律,认真构建新模式,真正发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为实现现代、优质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目标,为实践学生的自主发展做出努力与贡献。
(责任编辑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