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

2009-09-24 03:43
天津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口语交际

乔 伟

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语文课一定要在语文素养方面给学生足够的东西。

语文课学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利用这些“例子”,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应该做且必须做好的事情。

一、语文课要教会学生读书

语文课上不能没有琅琅读书声。学生要通过读来解决语感问题,读出教师要讲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读、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一要教会学生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是指用普通话朗读,语音规范,没有错、漏、增、回的误读现象;流利就是读得自然连贯,不结巴;有感情是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唱读,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不光要用自己的范读再现课文的情境,还要把自己的朗读方法和感受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描写的境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二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阅读不仅起步晚,而且阅读量小,要求也低。据统计,我国小学生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小学生的六分之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把阅读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大量阅读。同时,要加强阅读指导,提供阅读书目,使学生的阅读有针对性。

二、语文课要教会学生表达与交流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化,堵住学生的嘴巴,无疑就是桎梏学生的思考。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需要、生存需求的重要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无拘无束地交流,在生活中主动交际,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由敢说、爱说到善说,使每个学生敢于当众发言、当众交流、表达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表达的机会。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要从低年级就注意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从写句子、写话到习作,再到根据需要随时动笔,使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个性化的写作,“用我手写我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交流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们不必“正襟危坐”,不必担心答错问题会有什么后果,不必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心里,要敢于表达完全“自我”的情感。

三、语文课要教会学生思辨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有“静思”的空间,千万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闭起眼睛来想想”、“再读课文思一思”,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养成“静思”、“独思”的良好习惯,不唯教师之命是从,不唯教科书之命是从。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会思辨要注意三点:一是时间到位。要给足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产生心灵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翱翔。二是手脑到位。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勾画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加深阅读理解,提升读书质量。三是方法到位。教师要提醒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小学生更有这个愿望。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让他们适时地上讲台当小老师、表演课本剧等。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肯定、表扬、矫正等。

四、语文课要教会学生感悟语文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由此可见,离开了文化,语文教学就缺少了深厚的内涵。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感悟包含人性美的文字,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教师教学观念与专业知识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师感悟语文文化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感悟语文文化的能力。作为教师,一是不要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二是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个人修养;三是树立大语文观,多开展朗读、探究、模仿、口语交际、角色扮演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