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晶
【摘要】高校的教务员人数不多,却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在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合格的教务员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精神,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强烈的信息意识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磨练,提高自己的素质。
【关键词】 教务员 教务管理 素质
一、教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高校管理的水平
教务员担当和完成的是学院的教学行政工作,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考试和成绩管理、课务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教务处和学院临时交办的任务和突发性工作,即教学计划付诸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教务员的工作平凡、具体、琐碎、繁杂,在一些人眼里,教务员是被动的操作者、执行者,从事的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这种偏见,直接导致高校教务员的整体地位长期处于低下的状态。其实,教务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是一门需要长期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学问”。因此,教务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所在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教务员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务员要熟悉教育的政策法规,掌握本校相关的制度规定、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通晓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原则、要求和程序。如此,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方向明确,心中有数,处理起问题来,得心应手,易见成效。教务管理的政策性在学籍管理以及毕业资格的管理中体现尤为突出。在处理有关学籍和毕业证书问题时,教务员一定要准确、公正,防止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切忌感情用事。同时,教务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正确意见,排除各种干扰,自觉维护学校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审查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学位资格时,要以每学期执行的教学计划为依据,全面梳理毕业班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依照学士学位授予办法,逐个地审核其学历、学位资格,对有过转学、转专业、留降级及退学试读等学籍异动记录的学生的成绩,更要特别关注,严格把关,保证数据的正确和完整;对不具备毕业资格和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并落实到位;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教务处,坚决杜绝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教务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教务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踏踏实实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计划,合理组织和调度学校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作为联结学校与基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务员要及时把教学一线的教学状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遇到的矛盾、困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想法、见解及意见等下情上传给相关领导,并在职责范围之内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其工作与学习创造便利。
此外,对教学运行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教务员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争取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教务员要有全盘意识,顾全大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善于同各色人等打交道,协调各个教学环节,建立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彼此信任、和谐的工作氛围,形成强大的群体合力,以保持管理渠道的通达顺畅。在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广泛,联系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教务员要为促进学校的横向联系,增进同社会各界的友好往来发挥作用,用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学校教务管理上层次、上台阶添砖加瓦。
四、教务员要精通业务
教务员必须深入钻研业务,精通管理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教务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自如地运用教学管理软件,熟知教务管理的内容、要求、流程,按照教学规律,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举措地开展工作;要提高工作时效,学会合理、科学地支配时问,根据事情的主次、轻重、缓急,抓住重点,把劲使在刀刃上,节奏踩在“点”子上,尤其是涉及各类数据的统计工作,要努力做到细致准确。像成绩管理,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但准确的信息却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可以为优秀学生评比、奖学金发放、组织发展、就业、考研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对学生至关重要。成绩信息对教师也很重要。教师可以从教务处提供的学生各科成绩中了解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五、教务员要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学信息材料实行统一管理。收集,仅仅是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接下来,还要将它们按类别整理、立卷、归档,或用电子的形式存储起来,建立信息数据库,以方便教师、学生和各方面人员随时查找、提取、使用。例如,借助这些教学信息,可以准确、完整、全面地获得教学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执行计划,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未来的趋势发展进行预测;提炼、筛选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经过分析、处理,进行各种教学统计后,可以评价教学质量等。
六、教务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务员有大学本科学历,意味着他接受过规范的高等教育,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其基础知识越扎实,思维就越活跃,变通越自如,就越易于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自然也就越强。教务员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通过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智慧优势,摸索新经验,开拓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为高校确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办学模式、制定创新的管理制度、运行创新的管理机制献计献策;同时,教务员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教务管理体系,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的创新,为高校的终极目标——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区煜立.教务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刘志民,夏克俭.实用教务手册[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3]教学管理工作十人谈[J].中国大学教育,2000,(6).
[4]刘影.高校教务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J].高等建筑教育,2004,(4).
[5]吴茂琼,靳小英.教务管理人员角色定位及其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6]刘勇.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J].理论界,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