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精彩的导入,环环相扣的过程,教学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意味,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
●收——归纳小结巩同提升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这种归纳小结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要增加深度。它应该准确地抓住每节课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内在完堑睦,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的重点,让知识形成系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如在学生对于幻灯片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电子相册DIY”来帮助学生完成声、图、文并茂的个性电子相册的制作。课堂结尾回归目标,总结升华:1,学习本节内容对我的启发有哪些?本节难以理解的内容有哪些?2,对照课前的学习任务,本节课的任务你完成了吗?3,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该怎样修饰自己的电子相册,让它成为你学习史上的又一个经典呢?通过师生互动,互相总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想要完成电子相册的欲望,并对PowerDoint幻灯片制作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评——分析评价提升审美
在一堂课结尾时,对学生的作品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来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以及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既对技能进行小结回顾,又对审美进行审视,一举多得。
如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八课《设计封面》的课堂结尾就是以成果展示来总结:最后同学们要在完成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最棒的作为下节课继续制作的标本。第一步:组内PK,每个小组评选出两个作品。第二步:大众评审。交叉错开评比。比如第一编辑部评第二编辑部,第二编辑部评第三编辑部。在两个作品中选出一个留下。这节课我尝试使用组内PK、大众评审选优(组间互评)相互结合的方式,一本杂志只需要一个封面,因此编辑部内各位成员完成的作品要经过“评审”才能留下作为本编辑部下一步继续制作的标本,让学生评价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通过分析评价,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下节课继续努力打下基础。
●练——练习检验内化知识
即针对学生在操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在课堂结尾前几分钟,通过提问、板演、讨论或测验等手段实施练习,从而完善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如在“信息及其特征”中,课堂结尾就是在“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的情境中进行课堂练习,出示了情境的内容信息后,提问:1,你从故事中得到哪些信息(你感受到什么……)?2,这些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感受情境故事情感内涵的同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应用。这样的结尾让学生以情感体验为核心,检验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馈教学效果。
●延——延伸课堂深入生活
即在一节课即将结尾时,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诱发与本课知识点有关的悬念,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如在学习幻灯片的动画设置时。我是这样结尾的:经过这节课我们的海底城的探秘、寻宝活动,我们感受到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之谜令我们叹为观止,下课以后我们各个探秘队可以继续我们的探秘活动,探究除海底城之外的其他世界之谜,形成幻灯片作品,并可以在班级博客中就今天的探秘活动发表日志。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秘的兴趣。学生可以就海洋宝藏的文化和其他宝藏的探秘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延伸,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同时,这样的结课艺术还能激发学生留心身边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疑——布疑设悬激发兴趣
即在课堂结尾时,教师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其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钻研,进一步理解课的知识点的欲望。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在八年级下《飞天之梦》的结尾:我们的幻灯片制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初具成型,但既然是多媒体作品,就要求我们的作品要有声有色、有视频或音乐或flash动画等。比如,我们的神舟七号升天,如果有精彩的视频加以解说,那么势必会更加生动精彩。到底如何操作呢?这就留在下节课继续解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先通过课本自主尝试探索一下。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激发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下节课学习自然就会更认真了。
课堂结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怎样,课堂结尾的设计应适时、自然、和谐,既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又能留下一种持久而绵长的“回味”。一段精彩的结束,能使一堂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追求精彩的开场白的同时,还要为你的课堂设计一个完美的结尾,所谓“画龙”还须“点睛”,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