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文精神与现代图书馆

2009-09-22 08:04强红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图书馆

【摘 要】 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理想的象征和追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导向和推动力。弘扬人文精神,铸造人文品格,要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体现“读者至上”;在人性化管理中体现人文教育;在增强环境建设上体现人文关怀;在藏书建设上体现人文发展。

【关键词】 人文精神;图书馆;人文关怀

当今时代,弘扬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社会职能。实现这些社会职能,依靠的不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图书馆员热爱读者、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增强技术力量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图书馆员自身文化的优势,大力弘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它是指蕴含在人文学科中的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和主体的思想,它尤其体现在哲学、宗教和艺术中。其特点是在精神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它包含着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人文精神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对于人之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教养的珍视;其次,对于建立在个体精神原则基础上的人的尊严、感性生活,特别是每一个人自由地运用其理性的权利的珍视;第三,对于有教养的每一个人在情感和意志方面自由发展的珍视。其中每一个层面都包涵并体现着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它既表现为真善美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具有超越当下而展示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前景的意义。

人文精神是社会的隐蔽性资源,也是最为强大的资源之一。人文精神不仅能改造人与社会,而且还通过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要旨在于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二、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是产生思想、成就人才的知识殿堂。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之所以能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点。

图书馆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理念。它包含有: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与自强精神;强烈的自爱、自豪与牺牲精神;大胆的吸收、探索、改革与创新精神;读者至上的信念、即爱书、爱馆、爱人精神。提倡平等性、亲和性,满足个性化、大众化、情理化的需求。

三、人文精神与现代图书馆建设

1、人文精神与图书馆文化建设

人文精神始终居于图书馆文化的核心,是图书馆文化的灵魂。人文精神所体现的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内在关怀,通过图书馆工作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实体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人文精神贯穿于图书馆文化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于图书馆文化的各个文化领域中。

图书馆精神文化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工作职业道德、图书馆风貌等要素。在对图书馆文化的早期研究中,图书馆精神文化在狭义上成为图书馆文化的代名词。人文精神在图书馆文化的积淀、凝聚、孕育中,凝结成图书馆员的价值观、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同时,它又以人的精神品格铸造着图书馆文化,成为图书馆文化内在的灵魂。理性精神、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是图书馆文化不朽的篇章。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源动力是人文精神,强调文化创造的重心是对人的整体关怀。

2、人文精神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连接馆藏与读者的纽带,是使馆藏由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关键,是图书馆馆员服务育人过程的主体。图书馆员属于社会的一部分,自然也面临着知识更新、信息求索以及自我全面素质和形象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员定期进行培训,以培养馆员的能力和激发馆员的潜能为着眼点,使馆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发挥馆员的个性,健全馆员的人格,使馆员受到自我教育、自我培养、通过内在的自我激励,使他们产生对工作的责任、兴趣和成就感。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让每个图书馆员参与决策,建立使每个图书馆员都能够施展才华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知识、能力及智力培养和提高的环境;营造出互相尊重、和谐、愉快、合作、向上的人文氛围,从而使图书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人文精神与图书馆读者工作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营造人文氛围、人文趣味,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将读者的“探知欲望”、“究取欲望”和“索源欲望”放在首位,想方设法以满足读者“各取所需”、“各寻所求”、“各究所源”的深层次掘取欲望。如图书馆在网点设置、开放时间、开放程度和广度上要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以训练有素的服务接待每一位读者,使读者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娱乐和美的享受。“读者至上”、“读者就是上帝”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读者在享受图书馆服务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接受知识技能及找到所需信息,也不排除有休闲娱乐、精神升华、享受社会福利、取得尊重和关怀权利的需求。要想让读者在图书馆乐此不疲,就应该用多种方法发现读者,塑造读者,满足读者多方位的需求和部分读者的“特异化”需求。图书馆要关爱所有的读者,主动收集、整理读者的需求信息资料,使每一个读者都有一种被关注、被关怀的感觉。让读者满意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四、图书馆弘扬人文精神的体现

1、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体现“读者至上”

人性化管理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发展,彰显人文关怀,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贯彻权利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动,保障个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图书馆管理层要树立人文意识,将人文意念注入到规章制度中去,使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条款体现人性化,把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达到服务读者的最佳效果。在图书馆实践中,要一切为读者着想,尊重读者、关心读者、服务读者,要保证让每一位读者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对所有的读者都要一视同仁,不因读者的身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每位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及所应享受到的服务都是一样的。在开放时间和借期上应尽可能延长,实现全面开架,变藏、借、阅、咨询为一体,减少借阅手续和关卡。总之,图书馆要以友爱、关心、尊重、信任对待每一位读者,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心情愉悦,享受服务。

2、以人性化管理发挥图书馆人文教育作用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对于他们既要尊重、理解、关心,使他们感受到群体的温暖;又要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环境,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在压力与动力中不断进取。图书馆的工作性质要求馆员不仅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因为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施主体是馆员,馆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图书馆的形象。21世纪的图书馆需要具有较深人文修养、科学修养及敏锐的信息意识的新一代图书馆员,馆员学历的高低、知识的多寡、言谈举止的雅俗、气质性格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都会对读者产生直接影响。要大力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馆员的人文素养,制定一整套注重人文关怀的文明服务措施,各个岗位各个环节都不能疏忽遗漏。领导者要将自己置身于群众当中,多同员工沟通,关心他们的群体需求和个体需求。运用情感管理增加其个人魅力和威信,从而使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更加顺利。只有这样,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3、加强藏书建设,完善馆藏结构

馆藏多元化结构包括空间和内容两个方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空间上应呈现出合理的藏书布局,在充分考虑读者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藏书布局,做到借、阅、咨询一体化。注意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特别是使凝聚着人类几千年文化精华,传承人类诚实、勇敢、责任、友爱、团结等人文精神的文献,在馆藏中占有合理的比例。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读者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有大量的音像效果俱佳富有人文精神的材料,应合理、适当地使用这些方便快捷资源,使读者从视、听、想等多方面综合地去欣赏、分析、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发挥高科技检索设备作用的同时,将同学科、同门类及相关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料等相对集中,尽量缩短读者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编制一定量的书目、专题题录、索引等第二、三次文献。使读者进入图书馆后,迅速地查找到所需的图书资料,这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体现。

4、增强环境建设上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环境建设的责任就是创造一种美好的环境,使读者舒适、安静、方便的学习,能够尽情地享受知识的甘露。图书馆的室内外装饰应突出文化氛围,扩大图书馆的人文教育的范畴。从家具、盆景等装饰品的色彩、造型上来丰富空间效果,强化图书馆环境的文化内涵,大厅及阅览室的壁画、浮雕、匾联、字画要寓意深远,满足读者“静心”、“逸情”的心理需要。另外,为营造文化气息,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馆区内应更多一些廊亭通幽、绿树成荫的环境,使每一个局部都隐含着深刻的寓意,既要实用便利,又要突出艺术性,给读者一种空间视觉的艺术享受。馆内基础设施摆放等也要突出人性化特点,尽可能的为读者营造温馨的阅读环境,让读者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以提高学习研究效果。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凸现图书馆的文化品味的同时,让读者每一次来图书馆都感受文化气息的熏陶。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理想的象征和追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导向和推动力。弘扬人文精神,铸造人文品格,是当代图书馆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图书馆特有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使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因此,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朱晓雷.李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图书馆发展的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31-32.

[2]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73.

[3] 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0.

[4]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1-10.

[5] 高静文.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J].新疆社科论坛,2006(2)22-25.

[6] 姚阳.图书馆与人文精神[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4)74-76.

[7] 苟爱菊.把图书馆建设成人文精神乐园[J].焦作大学学报,2007(7)126-127.

【作者简介】

强红芳,女,陕西银行学校图文信息中心主任,馆员.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图书馆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图书馆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去图书馆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