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协同相关理论为基础,按照B2C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配送企业在各自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分强势协同、强弱协同、弱弱协同三类分别研究协同管理的特征,并就B2C电子商务与第三方配送可能面临的资源共享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协同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 B2C电子商务;第三方配送;协同;管理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可观
随着Internet等现代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商业活动的新模式,并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全国网络购物、网络售物和网络旅行预订的网民数已分别达到7400万人、1100万人和1700万人,足以表明我国B2C(即企业通过互联网建立的网上商店)电子商务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二、我国第三方配送市场极具潜力
除了影视、电子书等商品通过网络即可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的“虚拟”全过程之外,网络交易要完成实物由商家向消费者的转移,其实体商品配送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一是消费者交易商品的种类多、数量小,要求送货的地点相对分散,时效性较强,配送成本较高,导致B2C电子商务可能失去应有的价格优势;二是配送中心与B2C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消费者对网上消费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可见,B2C电子商务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发达的配送产业予以协同实现。
三、协同管理的相关理论
1、中国古代协同思想及西方协同学理论
早在周朝,《易经》中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阐述了天与地、理性与感性等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庄子的观点是“万物为一”,即世间万物对立普遍存在,相互之间具有协同的作用。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rken)基于对激光系统的研究于1971年提出协同概念,1976年在《协同学导论》和《高等协同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H•伊戈尔•安索夫(H.Igor.Ansoff)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他在《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协同性(Synergy)的概念:指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汇总形成的企业整体经营表现。在经济范畴中,协同理念是指多个组织为完成同一项确定的任务而进行协同工作与有效通信。
2、B2C电子商务与第三方配送协同管理理念探索
首先,第三方配送与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协同的关系,都有必要在不增加甚至降低运作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与外部专业化资源的协同管理,达到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其次,我国B2C电子商务技术和业务发展都比较快,但社会化配送行业起步较晚,物流技术水平还较低,而及时准确的商品配送不仅是衡量B2C电子商务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更是一种能够争取顾客,促进销售的资源优势。因此,致力于与专业第三方配送协同合作是B2C电子商务企业推动自身和第三方配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
由于B2C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配送企业利用的都是各自的外部资源,其可控性和协同性较为复杂,而协同管理注重了各环节运作的整体一致性,这些愈加凸显出伙伴企业在协同过程中需要加强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四、B2C电子商务与第三方配送协同管理方式探讨
为了便于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讨论,笔者根据B2C企业和第三方配送企业在各自行业内经营规模和知名度的不同,大致分出如下三种协同管理类型。
1、强势联合协同管理
B2C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配送企业均为各自行业内成功的典范,双方均有各自固定而庞大的客户群,商业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投入要素,必然始终贯穿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当中,所以如果协同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把握不当则很可能造成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协同类型的关键是要解决信息共享深度的问题。
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员和文化的协同,逐步建立层层递进的信任关系:从以道德规范为基础的信任,到以业务能力为基础的信任,再到以长期协同关系形成的心理认同为基础的信任。同时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内外部的跨文化协同,从而更有效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要注重信息的协同,统一企业之间的数据管理标准,根据企业、部门和个人的级别对邮件、即时通讯、文档共享、视频会议等日常办公所需工具及企业运营的业务系统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实现跨行业的信息共享,达到协同管理的目标。
2、强弱联合协同管理
强弱联合的协同方式容易导致木桶效应,即弱势一方往往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知名度不够高,而难以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致使商品销售或配送总额达不到规模化水平。因此不仅要营建一个高效的实体物流网络,更要构建一个与大企业顺畅沟通的虚拟信息网络。
中小型企业应以技术方法协同为重,在进行系统建设之初就充分注重适用性和实效性,根据自身条件、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做好可行性分析,处理好先进与适用、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建设一个与自身实际需要和协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协同双方均在各自的网站上添加对方企业网站的链接,强势一方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巩固广大消费者对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使双方均获得规模化收益,达到双赢。
3、弱势联合协同管理
这类匹配当中协同伙伴双方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行业内日益增多的新企业也使曾经所具有的搜索引擎排名优势逐渐衰退。要取得1+1>2的协同效应,必须另辟蹊径。
弱势联合协同型伙伴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及传统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做大企业无暇顾及的小生意,凸显电子商务时代个性化的特征;或者通过实现“网上虚拟商业街”的概念,构建虚拟的行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商品交付服务的信息需求,并寻求协同管理服务提供商进行更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借助电子商务技术、物流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加强并整合配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功能和业务流程。
总之,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体现出“资源既共享又保密”的辩证关系,因此各个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使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总和,必将广泛应用协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查先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5.
[2] 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
[3] 杜栋.协同、协同管理与协同管理系统.现代管理科学[J].2008.2.
[4] 王步君.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连协同管理的研究.山东经济[J].2007.9.
[5] 尹涛 曹康.浅论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河南教育(高校版)[J].2005.8-9.
【作者简介】
田静莉(1979-)女,山西孝义人,单位:陕西省信息中心,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