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企业集群的公共物品之一——工人群体

2009-09-21 07:15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公共物品

刘 敏

【摘要】 鉴于有关企业集群的论述缺乏对集群中工人群体的研究,本文以企业集群的工人群体为对象,阐述工人群体的含义、性质以及特点,分析其对企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政府应对工人群体这个公共物品有所作为。

【关键词】 企业集群;工人群体;公共物品

一、企业集群中工人群体的含义、性质以及特点

企业集群的工人群体是从事产业相关劳动取得报酬收入的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以及家庭作坊的经营者。在企业集群中,由于家庭作坊的经营者是创新的跟随者,并且规模小,故把其归入工人群体。

工人群体属于企业集群的公共物品。一方面,企业集群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技术工人,流动性比较强。技术工人在某个企业内可以从事生产活动,如果跳槽到另一个企业同样也可以从事生产活动,即工人技能的资产专用性低。这样集群内的企业都可以雇佣集群内的技术工人,不能排除某个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雇佣,集群内的技术工人在集群内部具有雇佣上的非排他性。另一方面,在企业集群的技术工人数量限度内,某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雇佣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并不影响其他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使用,也就是不会减少其他企业所能雇佣到的技术工人的数量,不减少其他企业从对技术工人的使用中所获得的收益,即集群内的技术工人具有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因此,企业集群的技术工人作为一种劳动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不属于集群内某单个企业所单独使用的资源,而是能被集群内所有企业共同使用的资源。

另外。企业集群的工人群体与其他组织的工人相比较。还有以下特点:

(1)独立自主。大量同类或相近企业的集聚,为工人群体的就业提供了大量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是一对多的选择,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较少受到某一家企业的约束,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

(2)竞争压力大。企业集群是相关产业中小企业的集中,工人群体之间存在着特别激烈的竞争。他们的竞争压力不仅来自密集型劳动形成的相互比较,还来自集群社会当中亲友、同乡之间的相互比较。

(3)自觉学习。在集群中,每一个产业工人都会强烈地感觉到学习的必要性,面对面的竞争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不断进步的产业技术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丰富的集群信息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有利条件,而亲友、同伴的进步更为他们树立了追赶的榜样,因而集群的工人更具有一种自觉学习的精神。

(4)潜在的自主创业者。集群中的工人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一旦有足够的创业资本,他们就会选择自己创业,成为潜在的企业家。

二、工人群体对企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分析

1.降低交易费用

工人群体在一地的集中可以使劳资双方获益,降低双方的交费费用。首先,地域性的劳动力共享市场可以减少雇主和雇员双方的搜寻成本。搜寻成本包括为获得信息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等。经济活动集中程度越高,劳动力市场就越大,劳资双方的搜寻成本就越小,搜寻活动的效率也就越高。其次,地域性的劳动力共享市场可以降低劳资双方的风险。对雇主而言,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时,大的劳动力市场拥有绝对量较大的求职者,这使他可以采取弹性生产方式,而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储备。对工人而言,在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工作尽管会面临着较多的竞争,并且随时可能会失业,但同时也比集群外工人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一旦失去工作也能在短期内找到新工作。

2.促进企业集群的创新

工人群体是集群创新的基础力量,处于集群创新系统的最基层,是集群不可动摇的根基。他们由特定的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武装起来,形成专业化的产业大军,构成了企业集群关键的竞争力之一。

首先,工人群体是实践者。创新的理念、战略、规划,离开实践就不可能转化为创新成果。工人群体执行创新指令,接受企业家的领导和管理、计划和决策,但在实践中,并非完全机械地执行企业家的指令,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会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其次,工人群体在传播隐性知识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人群体独立自主地选择岗位会加速创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流动。他们在换新工作的同时,会与新的合作伙伴相配合,把好的技艺和方法告诉新伙伴,以此成为传播隐性知识的桥梁。

最后,大量工人的聚集促进了企业集群中社会网络关系的密集程度,工人之间由社会网络连接起来,随时随地进行着大量宽松、自由、积极的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交流是集群技术创新、传播的主渠道和主源泉。

三、政府对公共物品——工人群体应有所作为

企业集群中技术工人的数量和他们所掌握的技能是影响企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充足的高技能技术工人使企业集群内的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动及时调整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企业集群的工人群体在企业之间流动成本非常低,流动性很强,属于整个集群,是整个集群的公共物品。如图所示:MR1表示企业培训工人的收益,MR2表示培训工人所带来的社会收益,MC表示培训成本。

由于工人群体的流动性强,单个企业对工人进行培训投资所带来的企业收益极小,但给整个集群带来的收益却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单个企业不可能对人才培训给予较多的投入。企业只会培训M个工人,但如果培训人数达到N人,则企业集群的收益是最大的。另外,受企业财力、人力的客观限制,中小企业普遍没有长远的员工培训规划和科学的培训制度,缺少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时间。企业主和管理人员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应该降低,能省则省。如果企业效益好,根本不用培训;效益差时,又没有钱培训。因此,政府应把培训作为公共产品,主动承担起人才培训义务,增加对集群中工人群体的培训力度。通过种种培训使产业大军素质更高,专业技能更好。

促进工人群体更好发挥作用的措施有:(1)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以高级技工学校为基础,并从中专学校、技工学校中确定一定数量学校作为培养基地,以企业为为依托,建立高技能人才实习培训基地,着力培养一大批集群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形成本地劳动力市场,促进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2)引导企业强化激励机制。根据工人的技术水平、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及实际贡献,确定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倡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给予破格晋级和相应的物质奖励。(3)弘扬尊重知识,重视技能的创新文化,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以此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Press,1990

[2]魏军.小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研究[J].企业活力.2003(5)

[3]奚青梅.河南省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08(9)

[4]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6)

猜你喜欢
公共物品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改革
生态产品供求机理一般性分析
依附式协作供给: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