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有效性分析

2009-09-21 07:15朱婷婷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独立董事有效性

朱婷婷

【摘要】 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大量讨论都集中在公司董事会内部结构与组成上,市场参与者非常关心如何设计董事会的内部构成以增强其治理、制衡的能力。作为这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已在我国上市公司运行数年。众多学者的经验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效用。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现状,详细剖析了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影响制度运行有效性的障碍,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关键词】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

一、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有效性现状分析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

在证券市场建立的最初几年中,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没有被列入议事日程。1997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独立董事制度崭露头角。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各类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上市公司监事会功能的弱化,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开始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1998年,H股公司率先按香港联交所的要求设立了独立董事。1999年3月,国家经贸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要求H股公司应设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2001年8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据证监会统计,截止2005年年底,全国1377家上市公司已配备了4640名独立董事,平均每家公司3名以上。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规范了上市公司的运作行为,保护了中小股东的权益。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这些不足之处导致了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不高。

(二)独立董事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独立董事并不独立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灵魂”,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的初衷是希望这些董事站在独立的视角,参与决策,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起到制衡的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使独立董事难以真正独立。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征,尤其当大股东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时,所有者职能弱化,存在严重的“所有者缺位”情况。因此,经理人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独立董事的提名权、选举决定权实际上都由其掌握,这将难以保证独立董事实质上的独立性。

指导意见规定,独立董事不得收取任何薪酬,只能享有上市公司给与的适当津贴,津贴的标准由董事会制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对于公司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薪酬可以发表独立意见。在薪酬方面,这种内、外部董事互相影响的状态也将导致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另外,独立董事在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既保持其独立性,又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只有对公司的动态和业务有着细致入微的了解,独立董事才能在参与决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要求独立董事平时要加强与公司的密切联系,但这又会导致独立性受到影响。如何处理好监督决策有效性和独立性的关系,是独立董事确保其独立性的重要方面。

2.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不协调

在一元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没有对董事会实行有效监督的机构,产生了设立独立董事的必要。然而我国实行的是同时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二元治理模式,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时,没有考虑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在资源、职权等方面的重叠问题。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职权的冲突,一方面增加了监督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监督效率。而另一方面,双重监督在职权没有明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两者都不监督的真空状态。

3.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无法实质发挥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水平上,尚有一定程度地欠缺。在国内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中,技术精英、经济学家、财会法律专家占了大多数。作为行业的技术权威的独立董事,往往缺少应有的商业判断。作为财经或法律人士,教育背景和商业判断不存在欠缺的前提下,却缺少对公司具体情况的深入了解。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业务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而独立董事往往是兼职,不仅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董,而且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主观精力的欠缺和客观环境的复杂化将影响独立董事的判断。

其次,上市公司提供给独立董事的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尚存在疑问。独立董事参与企业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由企业管理层提供,我国上市公司中,经理人员通过内部人控制,造成在财务控制和信息披露的舞弊成风。信息披露不实严重影响独立董事信息获取和有效的沟通,使独立董事的决策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4.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法规制度建设缺失

首先,我国缺少对于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详细规范。证监会对独立董事的年龄、任职企业数量、独董业务素质等方面的任职资格没有详细的执行标准,造成我国现有的独立董事人才现状不合理。

其次,我国外部法律环境中,尚缺少对独立董事的详细考核机制,独立董事的决策、监督的问责机制也未建立,无法从法律层面,对独立董事的履职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做出相应的约束。

二、关于提高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设计合理的独立董事任职机制

独立董事能否发挥其基本职能,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职业综合能力;二是专业知识结构;三是个人品质及诚信度;四是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前三个条件是独立董事履行其董事职责的基础,第四个条件是其履行职责的保障。因此,设计合理的独立董事任职机制,一方面是对任职程序的设计,以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是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设计,从而保障独立董事的专业胜任能力。

1.任职程序设计——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把握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首先应从法律的高度,明确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定义独立董事的基本概念框架和独立性的基本要求,增强法规指引性和行业指导性。其次,应建立一套独立、不受干扰的独立董事选择机制。最理想的做法是通过市场来选择。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环境下,由股东大会选举独立董事,并给予所有股东同等提名的权利,尤其重视那些未在董事会中担任董事职务的股东推荐的候选人。

2.任职资格设计——独立董事的专业性

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要求应该全面而严格,除了独立的身份,还要有相当的资历和精力。独立董事应更重于选聘具有资本市场运行理论与经验,熟知法律法规,懂得财会知识及公司诊断与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在以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求独立董事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道德水平。当正式的制度出现疏漏和误导时,需要道德等非正式的制度来支持。而道德在独立董事合约安排中的主要目的,体现在克服独立董事的机会主义倾向,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二) 优化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内部环境

1.建立良好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

在独立董事到达任职资格要求的条件下,信息的获取和必要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以下几种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一是内部董事向独立董事提供充分的资料。内部董事的重要职责是向外部董事提供公司经营状况、战略方案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他们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独立董事的判断与决策。因此,内部董事提供信息应该制度化和日常化,尽量避免在董事会即将召开的短期内临时通知。二是独立董事直接从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处获取信息。内部董事作为占有信息的一方,存在隐瞒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性。即使内部董事的信息真实可靠,其信息本身也带有内部董事的主观色彩,因此,要建立独立董事与公司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使独立董事能获取全面资料。三是应定期召开独立董事会议。为了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协调性,定期召开独立董事会议十分必要。特别是在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投资决策、董事、经理人员选聘事项进行讨论之前,应召开独立董事会议,就相关息进行良好的交流。

2.协调与监事会的职能关系

在我国上市公司二元治理结构的构架下,如何将独立董事的职能纳入现行的治理框架,避免与监事会在监督问题上的功能冲突与无人负责的尴尬,应是制度设计时必须仔细斟酌的问题。独立董事制度的监督功能具有天然的事前监督、内部监督以及决策过程监督的特点,而监事会具备了独立董事制度无法具有的经常性监督、事后性监督与外部监督的特点。在监督职权的定位上,独立董事应以对董事会所有重大决策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监督为主。

(三) 加强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法律与规范建设

1.制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是保证独立董事独立性和公正性的基础。应通过对《公司法》中对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独立董事的权利范围和行权程序加以规定,使独立董事制度成为明确的法定制度,保证独立董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法律约束始终是独立董事努力工作的有力保证。一旦公司和公众因为独立董事的“不作为”或机会主义倾向行为遭受重大损失,独立董事除了承受声誉之损外,还应当承担必要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2.建立独立董事市场,完善独立董事考核机制

人才选择机制和信誉评价考核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我国董事市场的发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独立董事缺少完善的市场选择机制,独立董事自身的考核机制也几乎不存在。

独立董事市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独立董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公开传导机制,使独立董事声誉与其作为紧密联系,形成对独立董事的有力约束。为督促独立董事尽职尽责,应当建立相应的独立董事的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以作为对其续聘、解聘、以及薪酬标准的基本依据。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独立董事的参与与负责程度、对董事会工作的贡献程度、道德及忠实程度、专业水平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凡.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几个问题的认识.管理世界2003(2)

[2]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会计研究.2003(8)

[3]简新华,石华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和有效行权的制度设计.中国工业经济.2006(3)

猜你喜欢
独立董事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