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红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曾经携手创业,用15年时间将宅急送打造成国内民营物流业巨头的陈氏兄弟,却在不久前分道扬镳。是兄弟翻脸?还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选择背后,一个充满波折的家族恩怨故事浮出水面。
盘根错节的家族企业
像其他家族企业一样,宅急送表面风光的背后有着人事和业务方面难以对外人言的纠葛。
宅急送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姐姐一人,兄弟三人。二哥陈东升是泰康人寿的发起和创立者,还一手创办了嘉德拍卖,三弟陈平创办了宅急送,大哥陈显宝和姐姐等家族里的人都在宅急送帮忙,这个组合在外界看来显然十分和谐并且高效。
2007年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欲望和野心的年份。这一年,宅急送营业额达到13个亿,而铁道部下属的中铁快运营业额仅8个亿,民航快运6个亿,合资公司大通7个亿。宅急送成为这个行业里名副其实的老大。
伴随着自信的,往往也有自负。2007年初,陈平开始在宅急送推行由“项目物流”到“小件物流”的战略转型。后者其实是他15年前在日本留学时已经确立的企业梦想,当年从日本回到中国,留学经验让陈平始终醉心于百姓生意的小件物流,他想模仿日本“宅急便”做“门对门”的同城快运;而多年研究大公司战略的陈东升则坚信对公司客户的项目物流更有前景。创业方向上的冲突,在最开始就已埋下。
兄弟情结使他们在这个方向性问题上一直以来相互妥协,相互迁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宅急送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陈平作为创始人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宣扬他的小件快递梦想,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宅急送在这一块却一直力不从心,业务主体仍是项目物流。
但在2007年初,陈平意识到他渴望以久的市场已经成熟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使B2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领域的物流业务迅速崛起,作为这个产业中积蓄时间最久、最有经验的领袖企业,他怎么能忍受自己错失这一时机呢?
恰恰此时,美国华平投资集团找上门来。在过去两年,华平的投资面十分广泛,但原则却十分明确:只投资那些在行业里已经获得强势产业地位的企业。几次接触后,华平投资答应向宅急送投资3亿元人民币。资本带来的信心使陈平原本跃跃欲试的心变得更像是脱缰的野马。陈平开始在宅急送推行由“项目物流”到“小件物流”的战略转型。
对于宅急送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野心勃勃的尝试。短短半年时间,宅急送在全国建网点近3000个,新增300辆地面物流班车,新包租航空线路200多条,新招小件操作人员6000多名。这种速度确实很疯狂。在完成这一轮的战略调整后,2007年宅急送人数为9000多,到了2008年9月,员工总数已达21000多人。这是一次不计成本的高速扩张,它像浪潮一样席卷了宅急送的每个角落,力度和决心远远大过宅急送的任何一次改革。
当陈平感觉到离梦想越来越近时,形势陡转急变。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当中国商界尚隔岸观火时,投资公司已经确切感受到了全球同此凉热。迟迟未到账的华平投资在犹犹豫豫中终于宣告放弃投资。
当这个一度在陈平背后最有力的推手突然撤出时,宅急送的战略转型已势成骑虎: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搭建小件物流基础,宅急送先后投资了近2亿元人民币,这些重金铺出去的网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此时,雪上加霜的是,随着金融危机在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张,宅急送一直试图完成的上市计划已几近搁浅。
转型战略完全打乱了宅急送过往的发展节奏,2008年其营业收入仅比2007年增加7%,远远低于过去十几年一直保持的40%以上的增幅。
叫停还是继续?在这种由商量、公开质疑到公开反对的升级过程中,陈氏兄弟在公司方向上形成的矛盾已经陷入僵局。董事长主张叫停,CEO坚持继续,董事会的争吵让整个宅急送进入了更加危险的局面。
50岁再创业
2008年12月的一天,思考良久的陈平出现在了泰康大厦陈东升的办公室里。陈东升有些惊讶,此前,他已经为此做了很多种假设,比如他们会再次为改革问题争论,或者在匡扶新政问题上如何再度博弈,但事情发展完全不在这些预料之中。
弟弟走进办公室时,话简单而直接:“我想自己创业。”而这位城府极深的哥哥,停顿了一下,不动声色地说道:“兄弟之间分分合合在所难免,你先做吧,做好了以后说不定我们俩又合一块了。”过去几个月里他们不断发生的争吵,似乎一下子变得久远模糊起来了,一改往日兄弟间的火药味儿,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他们谈得很愉快。他们都认为,两个人之中退出一个人,至少对于宅急送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这些不是陈平今天走进这间办公室的主旨,他要创业了,问题是资金从哪儿来?十几年来一贯坚持的低薪制使他并没有什么可观的积蓄,直到现在才发现这个问题如此严竣。他想到了出售自己手中所持的宅急送的股权,但对方会同意吗?如果同意,将以什么价格成交?这个价格应该是由对方提出,还是由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虽然之前已想了许久,但并没有什么结论。
终于陈平主动向哥哥提出,以原始价格一元钱出售自己所持股份。就在他盘算着对方会不会主动加到1.5元时,或者与员工内部购买股权的1.6元价格相当时,哥哥陈东升迅速地回应道:“好。”
在这个如此直接的利益冲突、利益抉择面前,对方如此迅速的选择让陈平感触颇深。他突然间有些怅然若失,他们曾经拥有的某种共同的无坚不摧的力量突然间变得轻淡如水,但这种感觉在陈平的脸上转瞬即逝。不久,陈东升将购买股权的一部分资金2700万元打到了陈平的账上。
没有了熟人的新鲜董事会
50岁的陈平很快投入到了令他无比兴奋的再创业中去了。
陈平为新的公司取名“星晨急便”,在这个新的公司里,陈平占据了51%的股份,担任公司董事长。他拒绝了家庭股东,他将49%的股权给了与他一起创业的管理层及其他股东。
2009年3月8日,陈平80多岁的母亲出现在新公司星晨急便的成立仪式上,给每个员工都发了红包。
陈平说:“我挺感动的。”宅急送创办15年来,母亲没有表扬过陈平一次。“没想到我走了,母亲能这样支持我。”
现在,陈平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是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宅急送一个老员工在星晨急便开业那天送来的,陈平认为很符合自己的现状,把它裱好后挂了起来。
如今陈平开起董事会来,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不像以前在宅急送抬头都是亲戚朋友。股权结构是新公司走好走稳非常重要的一步,陈平深刻意识到不能再造一个家族企业了,无论是控股股东还是董事会成员的选定,都极力避开家族企业的色彩。
这一次,他牢牢掌控着董事会,避免再次由于在董事会的弱势地位而“败走麦城”。
摘自《商业故事》2009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