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吴倚天
近日,记者乘坐976区间快车深切感受了一番北京交通建设的新变化——从国贸到亦庄原先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公交车在京津塘高速一路驰骋,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
与快捷的交通相对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推行的一种面向企业全过程服务的网上审批系统打破了各部门间的环节壁垒,让入区项目审批也坐上了“快车道”。
记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中心采访时了解到,“全程服务办事代理网上审批系统”(以下简称“网上审批系统”)梳理了以项目为主线的关联审批事项的业务流程,理清了面向项目入区全过程的诸多环节。该系统创新性地把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程监管模式作为该系统建设的重点,以投资项目过程管理为主线,将属于各部门的独立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串联起来,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为开发区领导提供了有效地决策支持。
服务企业的职能定位
催生“三务合一”电子政务理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城市经济走廊最靠近北京的区域,内连首都,外达津冀,是北京名副其实的东南门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亦庄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此外,亦庄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双重优惠政策。自1992年设立至今,亦庄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6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来会有越来越多集科研、物流、制造、生产于一体的企业落户园区。服务企业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殊的职能定位。
2008年11月,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考察开发区时首次提出了“以业为主,以业兴城”的开发区建设口号,再一次明确了开发区“服务企业”的职能定位。然而,开发区企业和投资项目众多,一般的项目从前期咨询到投入试生产会涉及不同部门之间的近20项审批业务,其中某些部门还会涉及相互间隔的不同审批环节或部门内部审批环节需要相关部门会签的情况。对于不熟悉业务流程的投资企业来说,一旦某一审批环节产生延误,就容易导致部门间的审批结果互为前置条件,延误项目的审批进度。这种部门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给企业投资开发区带来诸多不便。
为打破部门间的审批环节壁垒,更好的服务企业,开发区提出了处理政务、执行公务、实施服务“三务合一”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并率先把SOA(面向服务的构架)理念和技术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建设基于SOA和三务合一新模式的“开发区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项目,“全程服务办事代理网上审批系统”则是该项目所建设的电子政务核心应用之一。
网上审批系统创新
“服务企业生命周期的全程监管模式”
梳理项目监管流程是网上审批系统的一大特点。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中心主任史亚巍告诉记者,在已经梳理的开发区所属各部门131项服务事项中,只有60多项属于行政许可法明文规定的事项,其他方面的业务都归结为服务类,而服务基本都是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主要有两个部门。在这些行政许可及非行政许可类服务事项中,与招商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前期行政许可事项有13项。这就意味着新入区项目必须按照不同事项的办理要求多次往返于各部门之间。网上审批系统即是针对这些关键事项环节及其受理部门形成了开发区项目监管流程,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网上审批系统的实现机制。据史亚巍主任介绍,项目经理均由产业促进处项目部的专业人员担任,从初始信息到审批环节办理情况的项目信息收集、整理、入录和管理全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目前,开发区内设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与网上审批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各审批环节的办理情况可以实时查询并在各职能部门共享;但是工商、国税、地税等属于北京市局统一管理的职能部门的办结情况仍然需要项目经理进行信息维护。
此外,由开发区产业促进部门与信息化部门共同梳理、设计、开发的项目信息库明确了项目经理需要入录的信息类别,这套针对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信息库可以完整展示项目基本信息和项目监管流程各环节的结果数据等相关信息,方便了项目信息检索。
开发区网站上挂接了审批系统的对外窗口,提供网上办事和网上查询,由开发区各职能部门决定可以通过网上申办的事项种类和事项办理基本信息;网上查询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办事情况查询渠道,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进行网上投诉和评议。
项目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控是网上审批系统的另一大特点。史亚巍介绍说,网上审批系统超越了某个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实现了相关环节办理情况的自动关联和项目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控。网上审批系统设置自动的效能监督,它监督的是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法定办结时间,如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三种模式,四个关节点,职能部门按照哪种模式去做,有没有超时情况发生,一旦发现超时等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警示。效能监督和办结情况的页面也不同,效能监督页面专门为监察局设置,办结情况的项目进度表页面则为领导和项目经理及时了解信息而设。
体制和机制成为资源高效整合的障碍
开发区的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均为管委会内设部门,但是工商、税务等职能则由北京市局在开发区设立分局并统一管理,并且上述垂直管理部门均建设并沿用了各自的专业系统,这种条块分割严重的情况为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了难度。史亚巍告诉记者,早在项目规划阶段,开发区就已经有把所有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整合起来的打算。但从两三年来项目实施的实践过程来看,技术不是问题,主要难点存在于体制和机制方面。“目前,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范围仅限于管委会所属各部门,对于驻区的职能局,只能采取协商的态度。在跟各个职能局领导协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这方面的意识都很强,意愿很强,尤其是在基础数据的整合和共享方面,他们也都有非常好的想法和应用的需求。”
“我们有想法,他们有需求”,史亚巍说,开发区下一步要做一些基础的工作,如开发区法人基础库建设等。北京市信息办和资源中心在北京市资源局数据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部门的数据,建立起以“企业法人代码库”为核心的数据库,实现了部分资源共享。史亚巍介绍说,开发区已经以上述资源为基础初步建立了开发区的区域法人基础数据库,并将以此为基础来支撑审批的核心业务和为区内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最大程度上解决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问题。
网上审批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入区投资项目开通了“快车道”,极大提高了项目审批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还突破了传统的一站式服务“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实现了项目进展情况的实时监控,使项目经理、领导和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一目了然,为开发区领导提供了及时的决策支持,为其他区县投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