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转“危”为“机”力促社会稳定

2009-09-18 03:03徐雪梅
中国集体经济 2009年5期
关键词:稳定内需金融危机

徐雪梅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这样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沿海省份来说影响深远,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状况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浙江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全省各领域、各阶层人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试从分析浙江经济转“危”为“机”的3大措施入手:经济发展硬件环境的提升、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品输出成分的优化: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工作的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金融危机;内需;就业;稳定

金融危机肆虐下的全球经济每况愈下,国内经济亦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次危机源自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继而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在此大环境下美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令人堪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08年1~2月减少工作岗位1512万个,远高于之前的815万个,失业率从4.18%激增至5.1I%,创下自2005年9月以来的失业率之最。

浙江省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工业企业8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民营经济,全省88%的经济增长贡献来自于这些中小民营企业。因此浙江经济是典型的“百姓经济”,民营经济在浙江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的作用。而这些企业多是出口外贸型企业,低成本、低价格、高输出是其显著优势,但其技术含量低、抗压能力弱及对出口的过度依赖等缺陷也使其成为此次危机的较大受害者: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及其对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波及,金融危机、资金短缺、流通减慢、消费和投资受抑制等一连串相循恶化的金融环境使得从2008年下半年起浙江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外需下滑对以外向型、出口型经济为主的浙江影响非常大。出口放缓、成本提升、融资困难等“内忧外患”,正使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大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况。随着经济不景气向社会层面蔓延,出现农民工大量停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率显著下降等等问题,使得社会稳定也面临挑战。

一、经济发展硬件环境的提升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硬件环境,2005年时“非典”给浙江GDP造成的影响是0.3个百分点,而“能源荒”拉的后腿却达到0.6个百分点,硬件环境的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可见一斑。众所周知,浙江省是个自然资源贫乏省,无煤无油,对良好硬件配套设施的依赖尤为显著。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妨联合科研院所多给予这方面的探讨、研究以及较迅捷地付诸实施——健全、完善、扩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健全城际间的道路,桥梁,铁路建设;完善扩大城镇的公共交通建设,如BRT(Bus Rapid Transit)之类,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规划、设计和建设这样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改善浙江省的能源结构,鉴于浙江省自然资源贫乏,可以加速核电建设,缓解“能源荒”,改善单一能源结构的弊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交通运输的压力,甚至通过发展核电来促进机电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

上述硬件设施建设的付诸实施亦是符合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精神的,并能创造、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效缓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曾经有学者说过要短期内及时有效地带动GDP其实很简单:将大量房子拆了再大量地建上,就能带动就业,扩大内需,刺激GDP激增。然而这以浪费大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绝非明智之举,而“健全、完善、扩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有带动就业、扩大内需之效而断无浪费资源,寅吃卯粮,杀鸡取卵之弊端:首先,基建,是必需的,是经济发展必要的,是亟不可待的,绝无肆意浪费;其次,必要的基建在此时重拳投入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精神,另一方面是节省投入之善举良策,因为当前钢材、水泥等基础资源大量囤积。供大于求,正可以因此降低建设成本,实乃勤俭建设之体现!这些基建若有效建成,在促进、加速经济发展方面必然有立竿见影之效,并能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研究认为东亚的经济发展,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时间有限。从这些年来看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当前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尤其是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导致资源匮乏的浙江更加难以为继。

2008年开始,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很多要素都在涨价。毫不夸张地说所谓的经济发展的浙江模式已到了某个极限。因此必须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降低消耗,提高科技含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所谓创新不仅是研发新产品。提升新功能,也可以是改进、提升工艺:对以往产品的生产降低能耗,提升产品安全认证(如电子电器类的RoHS认证),对产品精工细作。政府在这一方面须加大扶持力度,不但是硬件扶持,更可以联合高校院所加大智力扶持,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当今世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中小企业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有质量才能够生存;其次要注重形象及商标,继而将自己的品牌及时国际化。真正由以低科技含量的简单仿制代工的“浙江制造”转变为自主品牌的“浙江创造”,并使之深入人心。发挥品牌的带动及其对资源的整合作用,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有限的资源向名牌龙头企业集聚,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提升。

短短几年时间,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微电子、通信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在浙江崛起,势头迅猛,成为促进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强大增长点。在金融危机面前互联网经济的良好表现颇为抢眼。促进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不但能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更能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是名副其实的无烟经济、绿色经济。全国现有3000多家行业网站,有6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行业网站,又有6成集中在浙江,并且以泛杭州区为主。政府应出台较之前更大力度的系列政策来支持电子商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天堂硅谷”的美称名不虚传。

三、产品输出成分的优化

此次危机给对外贸易带来的打击巨大,本已摩擦重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更使之雪上加霜。出口受阻是劳动密集型和依赖外贸的中小企业的噩梦,这使得很多纺织业、制造业、玩具手表业等密集型的浙江

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国家在积极扩大内需来吸收这部分企业的剩余产品。

(一)出口

经济命脉不能系于一线。提升产品、扩大外贸、赢得国外市场固然引以为豪。使得外汇储备节节攀高,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在深圳从事出口工作的王欣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虽然出口量增大了,但利润并没相应提高,出口生产商的利润被压到了最低,我们唯一的受惠很可能就是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廉价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起购买西方某大国国债,因而该大国国人及政府能不断借款消费,进而使得世界经济得以持续增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引发“海啸”的正是该大国目人及政府不断借款、贪婪超前消费、寅吃卯粮。而这些被消耗的宝贵的“粮”可能更多来自中国,同时为“海啸”灾难买单的也极可能包括中国。经济全球化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对外贸易确是经济增长点;美国的经济恢复、消费能力的回暖也确实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也绝非全部!不能光等、靠、拖,完全依赖美国经济,经济命脉不能受人牵制!

(二)内需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也是将改革开放胜利果实惠及于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时候了。扩大内需不仅是刺激经济恢复的措施,更是要把切切实实的实惠反哺给人民群众的长久惠民政策。扩大内需可以以财政扶持为引导,可以使工厂有效地恢复开工,进而提升就业,就业提升了就可以使得内需深化,内需能够有真正的持久性,这完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良性循环!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在需求。下个10年、20年,可持续增长点就是国内需求,除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企业投资外,房地产、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城市化和捷运系统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技术等都是重要来源。落实好扩大内需,可以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可以惠民,增进社会和谐!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恶化,2009年成为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力保经济增长的同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成为浙江省领导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金融危机对于社会稳定的威胁,必须得百倍警惕。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发展的最基本保证,没有稳定便没有一切,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更加用心精心、更加及时妥善地处置一切与民生相关的问题,除了把精力用在经济问题上。也要把大量精力用在“非经济”问题上。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说:“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防止出现社会不稳定局面,应采取多种方法,妥善应对,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通过完善、扩大基建等利民、惠民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快速恢复;改变增长方式有效恢复经济;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携浙江经济30年发展带来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扎实有效地落实政策,经济实力必能克服当前困难,阵痛之后化蛹成蝶愈稳健强大。

猜你喜欢
稳定内需金融危机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需拉动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