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陈伟民 张全英
[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我院肿瘤科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品用量前三位奥施康定、阿桔片、美施康定。结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麻醉药品;限定日剂量
[中图分类号]R9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22-01
癌症患者晚期一般均伴随疼痛,疼痛对于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有较大影响。合理应用麻醉药品,应用最小剂量麻醉药品达到止痛效果;同时考虑麻醉药品的副作用,患者是否能耐受,指导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本文对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的麻醉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全部患者4544张麻醉处方。对药品的剂型、用法用量、用药总量、用药总天数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和《新编药物学》(第15版)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和临床应用的常规剂量,确定各药的DDD值,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及DUI。DUI>I,则医生的处方量>DDD;DUI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年轻化倾向,总体而言,男性多于女性。
2.2用药情况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有麻醉性镇痛药8种。其中用药量最大的是奥施康定,其次是美施康定、哌替啶、可待因、布桂嗪、吗啡、多瑞吉。
2.3各药使用情况统计结果
见表1。
3讨论
癌症患者的止痛以口服片剂首选。符合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对于爆发性疼痛,口服给药不能达到止痛效果的,选择布桂嗪、哌替啶、吗啡注射给药。
奥施康定用量最大,广泛用于肿瘤患者晚期止痛,其有效成分羟考酮是阿片受体纯激动剂,缓解持续的中、重度疼痛,无极量限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奥施康定的DUI
芬太尼透皮吸收剂通过皮肤吸收起效,是阿片类镇痛药,还有镇静、抑制咳嗽作用,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持续时间长达72h,I临床使用量和频率均呈上升趋势。而哌替啶因中间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有中枢神经毒性,长期应用易蓄积中毒,已逐步减少用量。
从药物利用情况表看,哌替啶、多瑞吉DUI靠近1,阿桔片、布桂嗪、可待因DUI>I,用药较足;而奥施康定和吗啡DUI较小,可以加大用量。
多数麻醉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副作用,如:药物依赖性、成瘾性、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便秘等。癌症患者的止痛,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针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进行个体化给药,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阶梯式给药,从而达到最好的疗效,最小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