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共同的事业

2009-09-18 08:50

吴 刚

摘要:生成语法是人类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一项共同的事业。以内在性语言为对象,生成语法研究语言知识的本质、来源、使用、物质基础和生物进化问题。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使生成语法得以深入开展其生物语言学的研究,这一科学事业的成功取决于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共同的事业;生成语法;原则与参数方式;生物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09)02-0059-06

数年前,我曾以《共同的事业》为题,著文论述了对于生成语法研究的理论本质、学术追求和学科领域发展情况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随着近年来生成语法研究的发展和我对之阅读和学习的深入,决意再度为文,论述这一人类理论语言学研究的共同事业(common enterprise)所取得的成就、现状、前景和所面临的问题。

一、内在性语言观和语言知识问题的研究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生成语法,当时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此前传统语法和结构主义语法的一些概念和术语。类似于结构主义语法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将“语言”视为句子的集合,而用“语法”一词指生成语法所研究的对象,即内在表现于人类心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随着研究的深入,乔姆斯基意识到关于语言定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生成语法所着力研究的“语法”,实际上就应该被视为语言,或者说是内在性语言(I-lan-guage)。在此,字母“I”除了表示“内在性(inter-nal)”外,还表示“个体性(individual)”和“内涵性(intensional)”。也就是说,生成语法所研究的语言,是人类个体成员心智/大脑中的语言机能所呈现的状态;说某人懂得或者知道某一语言,是说其语言机能处于某一状态,使之具备这一语言的知识;内在性语言表现为内涵性的生成机制,利用有限的原则和规则,运算产生无限的内在性语言表达式,以服务于与语言有关的思维和交际活动。同一语言社团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内在性语言,因而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流。沿用“语法”一词,说明生成语法是关于内在性语言的理论刻画和研究。

内在性语言观的确立,使生成语法得以在根本上区别于以往和当今任何方式的语言学研究。结构主义语法所定义的语言,可以称为外在性语言(Elanguage),实际上是言语活动和行为的产品。外在性语言远离人体机能,从而远离语言知识的本质,其表现非常抽象,难以确定和认明。与之相比,内在性语言是具体实在的。内在性语言与心智的状态和活动有关,心智机能的物质基础实在于大脑之中。对于内在性语言的研究,是对心智机能的研究,同时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于大脑机制的研究。以内在性语言为对象,生成语法研究的目的,在于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解答与人类语言知识有关的问题,具体如下:(1)语言知识的本质是什么?(2)语言知识是如何获得的?(3)语言知识是如何得以使用的?(4)与语言知识有关的大脑机制是什么?(5)语言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进化而成的?这5个问题均围绕语言知识进行表述,体现了生成语法研究的哲学理想和追求。以语言知识为对象,生成语法将为整体知识论的研究做出其理论贡献。

生成语法多年来一直从事问题(1)和(2)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知识的本质在于人类成员心智/大脑中的语言机能所呈现出的稳恒状态(steady state),即内在性语言的运算和表现;语言知识的获得是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和语言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语言知识有关的数量有限的原则,通过生物遗传赋予每一位人类成员;这些原则称为普遍语法,是限定和制约具体语言的形式和规则,即具体语法。通过具体语言经验的引发和型塑,与普遍原则有关的同样数量有限的参数的值得以设定,从而形成具体的内在性语言的知识。儿童语言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其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通过语言经验设定有关的参数而生长成熟为稳恒状态的过程。生成语法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努力构建形式化的、能够被人们理解的理论,研究和刻画普遍语法和内在性语言的运算表现及其关系。这也就是生成语法所定义的语言学,其特征是一种内在性的运算表现性理论(a computational-representational theory)。参与这一语言学研究,是对生成语法这一学术研究共同事业的部分参与。

在认同语言机能这一设定的前提下,问题(3)涉及心智/大脑中其他认知器官与语言机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与西方哲学中所研究的自由意志有关;问题(4)研究语言机能在大脑生物解剖、物理、化学、电子、神经、大分子等方面的物质性表现;问题(5)探索人类语言机能形成的生物学进化过程和历史。关于这3个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是思辨性的。对于所有5个问题的研究,构成了生物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从而将生成语法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和范畴。参与这一生物语言学研究,是对生成语法这一共同事业的全部参与。

语言机能是基于实在论(realism)的设想,服务于探索和研究人类语言知识问题的理论需要,其存在被认为是真实的。是否接受这一实在论,是正确理解和从事生成语法研究的关键所在。反对或者放弃关于语言机能的实在论,内在性语言将无法定义,上述关于语言知识研究的5个问题则将无所依附;关于语言运算表现的生成语法研究,只不过是抽象的语言学游戏;整个生物语言学研究也将无从谈起。如果接受和坚持实在论,生成语法则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如遗传学、生理学、进化生物学和大脑科学建立联系,广泛吸收和利用其研究成果,合作探索语言机能的物质基础和生物进化问题。

二、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基于普遍语法和具体语法的理论设想,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生成语法正式形成了其原则与参数的研究方式(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approach/PPA)。普遍语法的原则是人类共通的,各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在于与原则有关的参数在取值方面的差异和变体。无论是对于一般原则的总结和确定,还是对于具体参数的发现和区分,都需要通过对于不同语言的研究和比较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生成语法的研究必须是跨语言和世界性的。

实际上,关于原则与参数的设想早就提了出来,其初衷在于消解生成语法研究中所追求的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之间的张力(tension)。就生成语法研究的理论目标而言,追求描写充分性,是为了完全充分地描写个体所具有的内在性语言的知识,以弥补此前各种语言学理论对于语言知识研究和刻画的不足;追求解释充分性,是为了正确解答语言知识的来源问题。然而,欲获得对具体语言的语法知识的充分描写,势必需要增加规则的数量和复杂性;而要合理充分地解释在语言经验贫乏的情

况下,儿童语言知识获得过程的快速性和一致性,则必须突出普遍语法原则的主导作用,而限制对于具体语法规则的描写。同时,还存在与此有关的另外一种张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为解释语言知识的获得问题,乔姆斯基等人设想:普遍语法,即语言机能的理论,可以提供一个有可能存在的内在性语言即具体语法的格式(format),和从这些语法中做出选择的程序。但是,如果就儿童可以获得的语言经验即基本语料考虑,这一格式必须高度相关和精细,以确保只有数量有限的具体语言可供选择;不然的话,解释充分性就无从谈起。然而,这一结论导致方法论和实体性方面的困境。就方法论而言,这种似乎为解释充分性所需要的精细规则系统是不合意的。从实体性来看,格式框架与语言机能之间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

所以,通过努力消解上述张力所开展的不间断的研究,生成语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具体语法规则而言的条件、限制和原则。这一时期的研究称为“条件理论(Conditions Theory)”。研究的继续深入,使人们放弃了关于各种具体语言规则和结构的描写,最终导致了原则和参数研究方式的正式形成。当然,不同具体语言中的各种结构依然存在,但已经失去其理论研究的意义,只不过被视为普遍原则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人类语言普遍性原则的揭示,语言学家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并没有以前想像的那么大,只不过数量有限的参数取值不同。取代此前的格式框架,原则参数方式是消解描写充分性和解释充分性之间张力的最好的途径。就儿童语言获得而言,代替格式框架中的选择程序,现在所需的是参数值的设定。这样一来,语言获得即具体语法的形成只与参数值的设定有关,而完全与普遍语法的原则相分离;由此,普遍语法便大为简约;从而,语言运算系统的基本特征,可望得到原则性的解释,而不是通过高度限制的、语言所特有的、为具体语法而存在的格式给予规定。如果说早期的生成语法研究与传统语言学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的话,原则与参数方式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两千年以来语言学研究的观念,应该说是革命性的。

生成语法研究的早期,人们用“理论”一词表示其研究成果。然而,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一经形成,生成语法便采用词语“方式”、“框架”和“方案”一类词语,来指称其理论设想和框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研究平台,吸引世界范围内更多的研究者,以不同的语料参与从事这一共同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这一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原则和参数研究方式的前期阶段,关于x-bar句法图式、管辖、约束和控制等理论原则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激发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人们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参与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阅《语言学研究》(Linguistic Inquiry)这一刊物,便会发现,其中所登载的生成语法研究的文章,内容总是涉及诸多的语言,其种类遍布世界各地。打开互联网上的搜索网站,键人某些生成语法的术语,随之就会出现成百上千篇与之有关的讨论不同语言的、发表和未发表的论文。出于历史的原因,国际范围内对于生成语法研究成果的表述,一般采用英文;论述中所举其他各种语言的例证和语料,往往附有英语的译文,非常便于了解和引用。原则和参数方式形成二十多年来,所参与研究的语言从最初的英语,到遍布世界的各种语言;研究者所工作的区域,从当初的美国,发展到世界各地,生成语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研究者的共同的学术事业。需要说明的是,引领这一学术研究共同事业的,目前仍然是乔姆斯基;研究的核心机构和主要的研究者,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除了句法研究以外,与生成语法有关的形式语义学和音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原则与参数方式所取得的成就,也再次激活了一度陷入沉寂的语言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研究。

除了研究所涉及语言种类范围的扩大,生成语法在研究的深度和专门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对此,乔姆斯基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例指出:“20年前,教师集体的任何成员可以担任任何委员会,任何一般性委员会,任何博士委员会的成员;但是,如今情况已经非常专门化了。几乎无人能够满怀自信地审视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的工作,通常只密切关注其中的一些。”在总体的理论框架下,人们针对生成语法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理论构件、运算步骤和形式表现,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和研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研究者各有侧重和专长,同为生成语法,往往不能相互完全明白其研究成果的内容。

针对研究的这种专门化趋势,乔姆斯基说道:“我不知道这是否会长久;我断定情形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事情真正能被人们所理解,将会是合在一起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诸多事物,本来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然而,现代科学研究中人为的分门别类,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对于世界不同方面的综合认识。生成语法研究理论过度的专门化,同样会影响人们对于语言机能及其运算表现的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和刻画。

三、原则性解释和最简单性研究

随着原则和参数方式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提出来一些前所未闻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并进行了富有意义的讨论。就是否能够从超越语言机能的角度,对其特征和表现给予原则性的解释(principledexplanation),乔姆斯基对此做了探索。他从以下图示着手分析和论述有关的问题:

Experience(经验)→?→I-language(内在性语言)

方框中的问号所表达的意思是:在将语言经验转化为内在性语言的过程中,究竟都是什么因素在发挥作用?我们知道,语言经验和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除此之外,一定还应该存在其他的因素。Chomsky(2004;2005)认为,人体的任何器官,都存在3个决定其生长的因素。具体如下:(1)基因遗传;(2)环境;(3)不是有机体,也许甚至不是有机世界所单独具有的生长和发展的一般性原则。就语言机能而言,其遗传基因是人类物种共有的;环境是言语社团所提供的语言经验即基本语料(primary linguistic data)。就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而言,遗传基因确定语言机能初始状态即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语言环境和必要的语言经验设定参数的值。那么,独立于语言机能并参与其生长成熟和运算表现的一般性原则是什么?乔姆斯基认为最主要的是运算效率原则(principles of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另外还有语言机能必须满足与之相联系的认知系统所施加的界面条件(interface conditions)。有关的系统和界面为:与主管思维、解释和行为组织的系统所形成的“概念意向(conceptual—intentional)”界面(C-I);与参与语言表达式外化的系统所形成的“感觉运动(sensory-motor)”界面(S-M)。如果语言机能不能满足c

-I所施加的条件,就完全不可使用;如果不能满足S-M所施加的条件,则不能用于包括交际在内的人类相互作用。

作为因素(3),运算效率原则和界面条件,参与语言经验和普遍语法相互作用形成内在性语言的过程,并在其运算表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独立性的运算效率原则和界面条件是外在性的,外在于语言机能,但仍然内在于心智/大脑。以这些外在性原则和条件,解释语言机能及其成熟和运算表现,就是所谓原则性的解释,也就是对解释充分性的超越。解释充分性是就语言机能内部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超越语言机能的解释,是用外在性的原则和条件对整个语言机能的解释。原则与参数方式前期研究的重点在于因素(1);从讨论原则性的解释开始,重点转移至因素(3)。也就是说,研究的理论负荷从由遗传所决定的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即普遍语法,转移到独立于语言机能的一般性原则。独立和一般性是说,除了语言机能外,这些原则还参与其他生物器官的生长成熟和运算过程。

乔姆斯基从问题研究的角度,对上述图示做了非常清楚的说明:对于其中的输出部分即内在性语言的研究,是努力追求解释充分性的理论,所回答的是什么(what)是语言的问题;关于方框中语言机能的初始状态映射(mapping)的研究,回答内在性语言是如何(how)形成的问题;有关一般性原则的问题,是为什么(why)的问题,为什么是这些原则而不是其他一些原则?关于“为什么”问题的研究,就是最简单方案(the Minimalist Program)。作为一门科学,生成语法在其研究过程中,一直遵循方法论的最简单性(methodological minimalism):力求消除概念的冗余性,追求理论模式的对称性、简单性和完美性。自从原则与参数方式形成以来,生成语法开始侧重从实体最简单性(substantive min,imalism)角度出发,从事其语言学研究。所谓实体最简单性研究,是审视和研究语言机能这一实体自身在设计方面的简单性和完美性。最简单方案,主要是关于语言机能的实体最简单性研究。

究竟如何开展语言机能的最简单性研究?如果采用上述原则性解释的框架,乔姆斯基指出:我们探询在何等程度上,语言机能对于界面条件而言,是一个“最优化的解答(optimal solution)”;在此,最优化解答的概念是以一般性的运算效率原则给予说明的。“最优化”的意思是最为简单和完美。以原则性的解释,回顾原则与参数方式早期的研究,乔姆斯基得出结论:其中的一切似乎都不正确。重新审视,就满足C-I和S-M系统所施加的条件而言,凡不是这些条件所要求的,均属不必要;凡是不符合运算效率原则的,都需要加以优化或者消除。所以,为研究者所熟知的Y-模式中的3个语言内部的层面,即D-结构、S-结构和LF结构,和生成这些层面的规则实施循环,都因为不必要存在而被消除;存在的只有PF和语义两个界面,运算所需要的操作主要是合并(Merge),运算过程只需要一个循环(cycle)。除了这些大的方面以外,研究者们对于前期理论模式中的每一个概念和操作,都进行了最简单性的重新分析和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最简单性研究的概念和框架,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最简单性研究仍然属于原则与参数方式的范畴。

生成语法研究的生命活力在于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乔姆斯基的引领下,大约每十年间,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就要经历一次大的革新。每次理论模式改变之时,总会有一些研究者由于对变化缺少理解而留恋旧有的方式,或者干脆放弃研究。同时,新的研究框架又总是会吸引一批新的研究者参与其中,为之做出新的理论建树。

四、作为生物语言学的生成语法研究

追溯其根源,“生物语言学(biolinguistics)”这一名称,产生于197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一次国际跨学科的学术会议上。会议聚集了一批来自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讨论人类语言的生物基础和进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观点和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受战后生物学和数学研究发展成果的影响,有关生物语言学的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在一些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青年学人中形成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虽然这些讨论主要是思辨性的,但是其中许多论点和问题,一直为生物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

生物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物学的关系。乔姆斯基始终将生成语法视为认知心理学,最终是人类生物学的组成部分。这一学科归属说明了生成语法研究的生物语言学性质。语言机能是心智器官,同时也是生物器官。研究语言机能的生成语法,就是生物语言学。生成语法与一般生物学关于语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于语言机能和内在性语言的设想,激发了许多生物学家对于生物语言学的研究兴趣,导致了上述跨学科学术会议的召开。而早在此次会议上,研究者就提出和讨论了对于语言机能进行原则性解释的可能性。在理论研究的早期阶段,生成语法将精力集中于语言机能的本质和来源方面。其原因在于,只有首先弄清楚语言机能是什么,其来源如何,才能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其使用、物质基础和生物进化问题。原则与参数方式的形成和原则性解释研究的展开,再次促进了生物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而促使原则和参数方式形成的理论因素之一,就来源于生物学家关于生物体发展的调节机制(regulatory mechanisms)概念:基因系统调节机制微小的变化,会导致外表极大的不同。就语言而言,少量参数不同的取值,则导致各种语言表面上的不同。而且,原则性解释的设想,也源自生物学家关于生物器官在其生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接受某些先决性条件限制的概念。

关于语言机能物质基础问题的研究,关键问题在于实现理论上的统一(unification)。语言机能首先是心智器官,其运算是心智运算,表现也是心智表现;语言机能这一心智器官具有其存在于大脑之中的物质和生物基础。目前,必须承认的是,在心智/大脑这一公式中,我们不知道“心智”与“大脑”之间的斜线,究竟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心智与大脑的具体关系方面,存在着知识方面的空白。当语言机能运算生成一个内在性表达式,我们不知道其物质表现究竟如何;我们谈论语言机能的遗传基因,我们不知道这些基因到底是什么。即使我们将来获得了这些知识,也不能以谈论大分子、基因和染色体等等,来替代关于语言机能及其运算表现的语言学论述。语言机能及其运算表现不能还原为有关的物质和生物运动和表现。我们需要的是语言学与生物物理学在理论上的统一。

在语言机能的生物进化研究方面,生物学家们一致认为,语言机能是人类智识能力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人们倾向于认为,语言机能的形成首先是出于抽象或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不是取决于人

类交际的需要,后者不过是其次要的功能。也就是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思维语言(1anguage ofthought),通过内在性运算参与思维有关的认知活动。这可以通过观察外在化的语言表达得到证实;生成语法研究中所谓的“空语类(empty categodes)”,就是指那些参与内在性运算而未得到外化的成分。语言机能在其进化过程中,除了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因素外,还需要其他的影响、法则和能动作用。

有关语言机能的研究,一般还通过与动物交际系统比较进行。乔姆斯基等人在一篇评述文章中指出:语言机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机能(FLB)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所共同拥有,狭义的语言机能(FLN)为人类所独有;广义的语言机能包括一个内在性运算系统即狭义的语言机能,加之至少两个其他的机体内部系统,即感觉运动S-M和概念意向C-I系统。与人类相比,动物特别是一些灵长类动物也具有其较为高级的思维能力;一些鸟类也具有良好的发音器官。然而,狭义的语言机能即递归运算机制,是人类所独有的。就进化史而言,这一递归运算机制是在近期内进化而成的。用生成语法的术语而言,递归运算机制参与狭义句法(narrow syntax)的生成和向界面的映射。递归运算机制体现为分离无限性的特征(discrete infinity),应用合并这一操作手段,生成为思维和交际活动所需的任何内在性语言表达式,并将之作为“指令(instructions)”,传递(transfer)给有关的界面。所以,生物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递归运算机制和合并操作的进化和特征。

由于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关于语言机能物理基础和生物进化的研究,主要还是思辨性和抽象化的。然而,这并不影响研究者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获得富有洞见性的结论。当今,分子生物学和大脑科学还没有能就语言机能的研究,提出如何系统性的概念和理论。反之,作为生物语言学的生成语法,能够为这些相关的学科提供理论先导和概念基础。生物语言学是一跨学科研究的共同事业,需要与之有关的各种学科的合作,方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五、生成语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作为一种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生成语法内在性的语言观和生物学的研究方式,始终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实体,与人类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研究语言,创建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所有这些研究和理论成果都是富有意义的,从不同的方面增加了我们关于语言的知识。长期以来,语言学研究是从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视野开展的,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一般也归属于这些部门。所以,出于传统的考虑,人们对于生成语法科学的语言观和研究方式的不解或曲解在所难免。

就自然科学领域而言,生成语法的科学地位也未获得普遍的承认。出于对形而上学的诟病,当今许多科学研究者有意回避关于意识和心智活动的讨论和研究。生成语法关于语言机能和内在性语言的设想,以及思辨性的生物语言学研究,被认为缺少科学性。即使有一些科学家从事心智问题的研究,也往往秉承还原论的思想观念,试图将心智还原为物质,尽管现代科学并没有为人们提供一个关于物质的定义。与传统哲学相分离的现代科学,简单回避了许多与人类心智/大脑相关的重要问题。然而,回避并不等于解决,问题照样存在。无论如何,得以广为肯定的是:语言的本质问题与心智有关,最终与大脑有关。只要认识到这些,总会有人以不懈的努力,对之进行研究和探索。

与其他科学领域一样,生成语法研究的学术理想,是追求对于语言机能及其运算表现的理论解释。然而,与大多数科学研究工作一样,生成语法大部分的研究工作仍然属于描写性的,特别是关于语义学与音系学的研究。对此,乔姆斯基说道,判断一个领域如何发展的最好方式是问:“什么是一个可行的博士论文的题目?”这就是学科领域发展的方式,因为人们不得不选择一个可行的题目,而且可能这就是他们将会研究的。如果我有一个学生来问:“我是否应该研究一个简单性的课题?”我会说:“不;这些太难了。如果你需要一个可行的题目,某些你十分肯定可以在4年内完成的东西,那将会受人尊重,最好的就是一个多具描写性的题目。这么,你就有了希望。如果你想试图做一些更为雄心勃勃的事情,好啊,但可别是为了论文。对于一个学科领域而言,这倾向于具有导向力。”博士论文的研究写作,是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获取学位,却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看来,功利性的事情,确实需要功利性地去做;摆脱功利的烦恼以后,才能做一些艰苦的,然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对于大多研究者来说,往往不是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一般能做的,就是那些描写性的工作。即使如此,追求解释性的科学理想依然存在。有了这种科学理想,至少使我们知道,描写不是科学研究最终的目的。

至于生成语法研究的前景,无人能够预测。许多事情在做的时候,并不知其意义,往往事后回顾时,方知其意义所在。生成语法在过去的50多年,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学说体系(body of doctrines);通过不间断的创新,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其发展是必然的。只要研究继续进行,新的想法总会产生,至于何时,究竟是什么,届时才会知道。

(责任编辑: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