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贻谋
【摘 要】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好机会,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认真备课,寓教于乐,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使学生寓学于乐;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借鉴游戏积分的方法,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会学英语、乐学英语,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人从实践中得到了几点感悟。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四、五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讲英文故事,开展如“Let Me Guess”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认真钻研教材,并设法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
三、教师心中有“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应把学生看做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2)和谐的师生关系。
(3)互动的师生关系。
(4)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借鉴网络游戏的成功经验,实行特有的激励方式——“积分制”
积分制的实施是通过积分的多少来体现的,这种激励方式非常简单,既不花费网络游戏的任何成本,又非常有效,奥妙就在于其方法独特之处。
我们在教学上有一个考试分,对学生的评判多依据这个数字,现在用它来和游戏积分作个对比,看一下游戏积分有什么独特之处。
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把英语学好。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传授语言知识,使他们掌握技能,又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例如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