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立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四点体会。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语文教师对新生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其重要之一,便是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里,除了要把语文课的学习目的、要求和作用告诉学生,使其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外,还应当在许多细节上做精心设置,尽量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使之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真实有趣的简短故事,启发教育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树立起“我要努力学好语文”的信念。第一课的成功,就能为日后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让学生感到语文课“有趣、有味、有奇、有感”
明朝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就是要激起这种奋进的情感。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有趣”,是指学生对学习语文课有一种愉悦感,因而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所谓“有味”,是指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内容精深,值得品味,甚至回味无穷。所谓“有奇”,是指由于教师的教学新颖、有创见,学生感到新奇,出乎意料,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所谓“有感”,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某课文,感到有所收获,并由于教师的教学启迪而发生联想,进而产生了深入探索的求知欲望。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有趣、有味、有奇、有感”呢?
1.教学方法应新颖别致。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反复出现会使人脑产生疲劳感。要想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情景来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荔枝图序》一课,可以使用多媒体先展示有关荔枝资料,并配以音乐和解说词,学生通过全面观察,掌握了荔枝的独特风采,突破了从文字描写向空间外形的想象难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种别致新奇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兴趣陡增,回味无穷。
2.课堂语言要具有幽默性、趣味性和愉悦性。课堂语言的幽默,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的教学语言倘若能恰到好处地融入时尚元素,则崇尚流行,个性鲜明的少年之心会舞动起来。
3.选准教学突破口。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教学,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画面是最引人入胜之处,我们教师先演示富春江的画片或录像,从此处突破。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展开教学。
三、让“问题情景”给学生带来学习乐趣
我们的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的心理特点。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迎合他们的这些特点,不断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把学生带进“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乐趣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中所设计的问题,不仅是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还应包括有适当难度的问题,不能单纯利用现成的书本知识和习惯思维去解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如《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在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①你还知道石拱桥的哪方面的信息?世界桥梁的发展状况如何?②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先进的建桥技术,你打算长大后建造什么样的桥?学生通过发言互相启发,产生连锁反应,提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和设想。教师再适时给予引导,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进而立下要学好语文,打好基础的决心。
四、巧妙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应
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任课教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对任课教师有好感,就喜欢这门学科,乐于接受教育,并投入精力去学习;反之,则提不起兴趣,甚至因厌恶某教师继而也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厌学情绪。这便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应。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予以殷切的期望和厚爱,以真情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以崇敬的心理去接受教育。教师的讲授饱含激情、充满信心,讲解分析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学生便会听得津津有味、句句入耳,教学效果自然大增。
当然,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自觉投入精力去学习,这是所有工作获得成效的前提,毕竟“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