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富有激情的语文课堂

2009-09-16 04:45李宗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情感

李宗生

经常听一些老师的公开课,课后进行教学评议时,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一直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失误,但却又说不出有什么好,总觉得缺少点儿东西。经过多方探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缺少的是一种激情,一种人文一体、师生一体、文本与现实相融合的激情。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呼唤激情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这个基本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需要一种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一种激情的释放,需要一种情感的共鸣。充满激情的课堂是实现语文课改目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如果语文课缺少激情,那么学生就会兴趣不浓,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看着不解渴听着不过瘾,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可以传递人性,激发活力,体现生动,形成巨大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语文素养。

二、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激情素养

语文教学激情的源泉来自爱心,来自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教学的爱,对学生的爱。有了这种爱心,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地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情离不开自信,有了自信,就容易营造出生动活泼,富有创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情还需要广泛而高尚的兴趣,兴趣广泛而高尚就可以让老师底蕴深厚,头脑灵活,风趣幽默,富有亲和力,可以在无形中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构建语文教学的全新的框架,真正落实语文新课标中关于全面发展学生素养的要求。

三、课堂教学表现要有激情

1.语言表达要抑扬顿挫

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首先表现在语言表达上,要做到抑扬顿挫。“言为心声”,语言的抑扬顿挫源于心灵的感动,要感动自己,不仅要和作者心灵交流,而且要和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了长期的熏陶,就容易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教学过程要张弛有度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和注意力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课堂的起始阶段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抓住传递感情的重要词句,咀、嚼、推敲,让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结晶和喜怒哀乐的挚爱心深情绽放出耀眼的火花,使学生历其境,感动、共鸣、震撼。要预设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度的顶峰,课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增加,就能产生更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高潮的出现既可以是有意为之,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但只要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

教无定法。所教的班级不同,所面对的学生有差异,所讲解的内容有区别,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选择和变化。形式服从于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学生容易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乐趣,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也容易激发出来。吕叔湘老前辈曾经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我们总觉得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语文课总是充满激情,这里面除了有她对语文、对学生一种爱的表达与倾诉外,还与她能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密不可分的。

四、激情表达需要避免误区

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情,但不可东拉西扯,不能乱拔高,乱挥洒,乱曲解,故教学中最可贵的是求其真,唯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才能入眼入耳入心,才能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才能奏出情感共鸣的谐音。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激情,所要表达的真情,不仅包含了老师对语文、对学生真挚的爱,而且还表现对语文和作品的尊重。因此,要想激情洋溢,一定要对作品进行深度的解读,倾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感情的委婉曲折,领悟语言的表现力、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动,去指导学生阅读、交流,才能真正有一种教有所获、学有所得的快乐。

总之,语文的课堂学习不仅需要讲科学性,而且更需要艺术性,只有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的融合,人本相合,师生相通,文本与现实相连,充满激情,才能较好地完成语文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高歌前行。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激情语文课情感
语文课文
萌动的激情
情感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台上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