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一代英语学困生的特点和帮扶措施

2009-09-16 04:45楼红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关心学困生习惯

楼红亚

提起学困生,大家普遍认为,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自我控制水平低;他们学习懒惰,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他们学习习惯不好,不懂得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他们对学习都比较呆板机械,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然而学困生没有天生的,正如天才不是天生的一样,这些学困生的形成除了小部分是因为学校的原因外,主要因为家庭管教不严或管教不当,或是长辈过分溺爱,也有的因家庭受挫等原因,使学生迷恋于上网打游戏,而把学习抛在脑后。

此外,学困生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现在新一代的学困生除一部分有上述特点外,又有了新的特点:他们行动迟缓,反应呆板,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但却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敏感。这些学生并非所有的功课都很差,只是某几科比较差;或者所有功课都不是很差,但却全都学习困难,不时地想要放弃学习;还有一小部分其实英语成绩很不错,但却总是担心自己要掉队,老师同学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所以整天神经紧张,反而学了这里忘了那里,考试的时候不能正常发挥。经过对这些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并非家庭对其学习不重视或周围环境不利于学习,而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习过分关心造成的。有许多家长,自己小时候不能很好地学习,现在尝到了知识少的苦,因此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四处求学,学完这个学那个,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除了让他们学习之外,不许玩,不许交朋友,不许与同龄人交流思想,不让干家务,不必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一切都由父母代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但对交友和交流失去了兴趣,甚至玩也没有了新意,整天让父母盯着学习,经常很晚睡觉,身心极度疲惫,课堂上精神萎靡不振,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此造成恶性循环。渐渐地他们不但漠视周围的一切,对自己的学习也不关心了,好像学习也成了父母的事,与己无关,因此慢慢地会记忆力下降,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直接导致成绩下降。但他们内心又觉得自己学习不够好,很对不起父母老师,因此千方百计想摆脱家庭和学校的管理,逃离现实。

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出现了焦虑症、忧郁症和强迫症的症状。如果这时一味地对他们强调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结果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呢?

第一,要在精神上安慰他们。孩子应该有权力决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多花点时间。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学生爱学习,那么就首先要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也就是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同时,还要消除学困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戒备心理,这就要求老师与家长对学困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重新燃起渴求学习的火焰。

第二,要用细心培养他们的习惯,用耐心促进他们的转化。我们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小的进步,进行适时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疾高明得多。”新一代的学困生往往对周围人对他的看法或评价比较敏感,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一个学困生转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也可能毁掉其一生的成才之路。适度的表扬,能让生理和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爱到爱自己、爱老师、爱父母朋友、爱学习及周围所有的可爱之处。如果他们爱自己的话,他们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比较有利;如果他们爱老师、父母和朋友的话,他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表现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大家在怎样地为他们担忧和着急,大家又是多么殷切地期望他们的转变和进步;如果他们爱周围所有可爱之处的话,他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广阔与温暖,那么多人都在这温暖的世界里奋斗着,他们没有理由置身其外,必须改变自己。对于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来说,转变是一种成功和幸福,但转变同时也是很辛苦的。一个人的转变必须从改变习惯开始,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逐渐发展到改变学习习惯。学困生生活学习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和稳定四个阶段,所以老师要有充分的细心与耐心,持之以恒,反复教育,才能巩固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彻底转变的目的。

第三,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与关心。老师除了要对学困生多加鼓励之外,还要在学习上多作辅导。在辅导过程中,逐渐纠正其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他们一些灵活运用的小窍门,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第四,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多与家长沟通。英语学困生的转变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对学困生的作用也不可轻视,如果家长不懂心理学,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往往会使学校的工作事倍功半。因此老师很有必要多与家长沟通,共同研究其子女的转变方案,逐步纠正家长在认识上的偏颇、行为上的失当,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第五,英语老师平时上课时,可以有目的地“偏向”于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让他们能不断地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促使其上课专心听课。同时班里其他同学会因此而对学困生更加友好、关心,这样学困生就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新一代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更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今天的学困生,也许明天又会成为另一个爱迪生、牛顿、瓦特。想方设法转变学困生,那么我们的英语教育会更有效,更成功。

参考文献:

[1]红日.中国学生心理咨询.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刘芳.情绪管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3]赵永平.外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3,(3)

[4]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责编 黄 晓 周侯辰)

猜你喜欢
关心学困生习惯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好习惯
关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