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阅读教学。”所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些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大力拓展语文教学途径,努力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阅读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一、变讲解式阅读为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高中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使用的技能看待的。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必须而紧迫的。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必把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要关注语言表达了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文章学阅读法与研究性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高中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
二、变群体性阅读为个性化阅读
什么是个性?所谓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语言和行为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个性阅读”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个性研读”为重点,以学生主体个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主动自由地进行语言实践、思维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堂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因材施教,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在这里我们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差别,认识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其个人的独特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得到全面发展,反对强求划一。在教学时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及各种能力。
三、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吸收的多元化
和其他学习场所相比,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学科优势,数理化之于逻辑推理,政史地之于语言文字,美术之于视觉空间,体育之于身体运动。或者可以说,多元智能分散到了学校的各个学科,语文则是这些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操作。第一:用其他学科知识阐释语文知识或辅助语文学习,即用其他学科解读语文知识。例如,用图画理解诗文意境,音乐理解文章风格。《受戒》是一篇艺术生命很强的纯艺术性的文章。画面和爱情是两个主要陈述对象,也是汪曾祺实现他的“美感作用”最重要的载体。鉴于此,笔者通过给文章添上色彩、给色彩配音乐、影视欣赏等其他学科手段调动学生逻辑推理智能,空间想象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语言文字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来诠释文章“健康的人性美”和“散文化风格”。第二:用语文的基础作用去解读其他学科知识,即用语文解读其他学科。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中现象、观点、态度。这样,既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提高了科技文阅读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赋予语文阅读教学新的内涵,它呼唤语文教学的开放,它期待语文教学的开放,它更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即加强课内外、生生之间、学科之间及与生活的联系,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