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新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口头表达所不能达到的。特别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环境呢?
变传统为生活,为语文课堂提供色彩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走入生活语文、开放性的语文。例如,平时将学生的申请书、请假条、日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错误格式,以及街头拍摄来的有问题的广告、招贴等积累到数据库中,在进行错别字订正、病句修改教学时,就可以随时调出使用。这种来自生活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同时还会改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觉得学语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技术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多姿多彩的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促进心智的和谐发展。
变手动为自动,为语文课堂增加效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好几倍,再利用节省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化难为易,突破语文课堂瓶颈
每篇课文都会有自己的重点、难点,而这又往往会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瓶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重点、难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轻松容易。如《落花生》一课,理解父亲谈花生的2段话的意思是重点,特别是借花生说道理是难点,在教学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组合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利用活动灯片,首先形象地演映出落花生“矮矮地生长在地里,果实埋在泥土里,一定要挖出来才知道”的特点;然后是“高挂枝头、鲜红嫩绿,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苹果、石榴”;最后是活动文字片。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边品味文字意思,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外形上观察感知同类植物的不同之处,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者抓住2种事物的不同本质,从图文创设的意境中,从视听创设的感知中,学生自然品味出父亲将花生和石榴等作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从而反映花生“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同时让学生读读议议,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自然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哲理,文章借物喻理的难点迎刃而解。
由平面到立体,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多彩环境
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论教师再怎么把课文内容说得惟妙惟肖,再形象生动,在学生的头脑当中也难以形成直观、立体的文章影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的规律。而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对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由此可以看出,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它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景和镇前后油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