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伟明
2003年,白先勇获台湾文艺奖殊荣,这除了是对他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尤其是要表彰他所领导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它对于引介西方现代思潮,鼓励文学创作,对台湾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白先勇1937年出生在广西桂林,小时候的他体弱多病,经常咳嗽、发烧和四肢无力。在那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他又随家人从桂林辗转逃难到重庆,这种奔波的生活使他患上了可怕的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
由于肺结核极具传染性,父亲白崇禧只好把他跟家人隔离开来,平常只允许专门的保姆和厨子照料其饮食起居。
后来,他从保姆顺嫂口中得知了病情的严重性,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刚开始,他只是沉默寡言,后来就不踏出房门半步,不说一句话。
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父亲的心像针扎一样。每次,白崇禧只在窗户外面看着儿子,偷偷地流眼泪,他不敢踏进儿子的房间,因为他不知道该对儿子说什么好。
那天,下了一场大雨,刚回家的白崇禧听保姆说儿子已经两顿不肯吃饭了,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像刀绞一般。冷静后的父亲决定这次要跟儿子亲自谈谈。
刚走到儿子房间的窗户边,父亲发现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顿时,一个绝妙的主意在他脑海里诞生了。
当父亲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刹那,白先勇嚎啕大哭,父亲强忍住内心的悲痛,摸摸儿子的头,把他拉到窗户边,指着天上那道彩虹,认真地说:“瞧,今天天上的那道阳光是不是格外美丽!”儿子调皮地反驳道:“那不是阳光,那是美丽的彩虹!”父亲微笑着答道:“我们看到的的确是阳光,只不过是雨后空中的雾把阳光折射了,从而产生了七彩的光芒。”可爱的儿子点了点头,父亲继续说道:“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的挫折,受了折射的阳光会变成美丽的彩虹,而有了挫折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当时,小小年纪的白先勇对父亲的这些话是似懂非懂,但父亲走出房门的嘱托——好好吃饭和好好学习却深深地刻在他脑海里。
从那以后,他老老实实吃饭,在厨子老央的影响下,他先后读了《薛仁贵征东》、《说唐征》、《西游记》、《水浒传》等一系列经典名著,那时,他已经完全忘记了病痛,除了看书,他还会用自己的话讲书中的故事,慢慢地,心情也变得开朗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他的咳嗽症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身体也开始渐渐好转。
随后,他开始像许多正常的孩子一样,又重新步入了学堂。建国中学毕业以后,由于在校成绩斐然,他被保送到台南大水利系就读,可就在朋友和同学对他投来羡慕的眼光时,读了一年,他说自己不是学工程的料,于是,他重新参加考试进入了台大的外语系。
在台大的日子,他除了学习好专业课,爱好上了文学。于是,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去旁听许多文学系老师的课,每次,他都是第一个到教室,坐到最前排,而最不希望下课铃响起的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有时,遇到热心的老师,他总会找各种理由与老师攀谈文学,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二的时候,他邀请了几个好友办起文学社——南北社,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谈文艺,有次,他们一起到阳明山郊游,他提议:“要不,我们这些人聚在一起办件有意义的事,办一份报纸或杂志吧!”其他几个同学都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提到经费的时候,同学们都打起了退堂鼓,他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拍拍胸脯,斩钉截铁地说:“钱的问题,就由我来解决吧!”
就这样,在他的辛苦奔波下,文学社的第一期刊物如期出版了,也就是在1960年3月5日,这个《现代文学》终于创刊了。直至今天,只要提起这个刊物,人们就会想到白先勇先生。
在这将近八十年的生涯中,他一直笔耕不辍,发表了一系列非常有名的作品,他曾被文坛赞誉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2008年,他还雄心勃勃地投入了《玉簪记》的制作宣传。
每当有人问及他成功的诀窍时,他会淡淡一笑,然后提起他父亲和当年那个彩虹的故事,不紧不慢地说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对我来说身体上和生活中的挫折是一笔财富,这些年来,我体会到有了它们的陪伴,我的生命才会更精彩!”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坚信挫折会使人生更美丽,因为美丽的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拥有了这样的心态,成功就会在前方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