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009-09-14 02:22裴燕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情境

裴燕君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历史教学的改革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其目的是共同的:让学生喜欢历史,学好历史。

现行历史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的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历史课是一门故事性很强,充满兴趣的学科,而中学生正是处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的年龄,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对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关键要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本人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优点主要有:

一、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加强历史教学中的直观性则是培养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课本上那些遥远的过去,是那么的陌生,无法直接感知。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沙尔达科夫的实验,只用听觉不用视觉的记忆能力是60%;心理学实践也证明:视觉效率比听觉效率高约30%。人们喜欢看电视、电影、戏曲、舞蹈等,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视觉直观性和艺术形象性,容易吸引观众,引起兴趣。多媒体技术以鲜明生动的直观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帮助学生开展想象,再造过去的历史形象,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实际运用如:《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中,有关契丹起源的美丽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东行,来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这个故事就可利用同学们喜欢卡通片的心理,用动画配音的形式做成课前导言,使同学们看了动画后对契丹这个较陌生的民族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此顺利导入新课。

多媒体教学还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利用视频来创设情境。现今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能合理的利用,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三国鼎立”这一课里,可剪辑这三段录像,一是《官渡之战》,可加深学生对官渡之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二是《三顾茅庐》,主要是作为背景,在音乐声中请同学讲述他们熟悉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三是《赤壁之战》,其最精彩片段是火烧曹军,播放这一录像可增强战役的生动、直观、壮观,达到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授“张衡创制的地动仪的构造原理”这一难点,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我们用动画的形式把其构造和测报地震的过程演示了出来,使难点一目了然,不成为难点了。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为帮助弄懂这个问题,在同学们看书的基础上,又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展示动感幻灯片《春秋征战图》看图、分析图、说图,教学生学会观察图和用图,从图中找出答案“齐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用“一箭之仇”“老马识途”的动画故事突出管仲在齐桓公称霸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尊王攘夷”的历史概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抽象的知识融于有趣的故事中讲解,便于理解与掌握。(3)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抢答、互相补充,在讨论中寻求共鸣,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4)用多媒体课件整理出答案。这个认识过程是从学生的观察联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在“九一,八”事变这一课里,我把《松花江上》这首歌曲作为导入,在凄凉、悲愤的歌声中缓缓诉说“东北三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东北人民祖祖辈辈在那里辛勤劳作。可是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妻离子散,到处流浪,这是为什么?”通过音频结合的特殊功能,同学们情绪激昂,会喊出“是“九·一八,是“九·一八事变造成的!”这一音乐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对他们产生巨大的震撼,而且还使他们在45分钟里,始终处在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随着课文的层层深入,同学们把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可气,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人物的崇敬心理,都一一表达了出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用写实的手法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历史巨片,可把学生带入课文中去,带入到解放战争的战场中去,它既生动地展现了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的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最终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历史事实,又塑造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多媒体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作用,能够使同学们爱上历史,学好历史。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历史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