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其竞争制胜的关键,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源泉,然而,仅依靠技术创新却不注重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和强化,创新成果最终难以给企业带来持久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所以,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之间存在非常强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技术创新 核心竞争力 自主品牌 互动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要依赖技术创新以及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所形成的法律阻隔机制,所以,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以及自主品牌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本文分析了三者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并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三者的互动关系,实施以创建自主品牌为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系统;也可通过购并或战略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形成品牌优势,反向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和品牌的关联性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如何取得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由于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具有稀缺性、难于模仿性、不易被取代和独特的、长久的用户价值(市场价值),故能使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管理、战略设计、组织结构、生产制造、营销、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不一定要在诸环节上都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只要拥有能够创造独特用户价值的专门技术,再以这种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的相互整合,就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因此,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摒弃原有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思路,通过技术创新而不是依靠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所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I)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强调知识产权的时代,单纯的技术创新并不能保证高新技术企业就一定能独占其创新收益而不会被扩散或模仿,企业还必须利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作用以及其所形成的市场阻隔机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和市场优势。Henderson认为,技术创新的独占性是由专利、商标、版权、技术复杂性和技术缄默性等所决定的,所以知识产权(Intellec- tual Property Rights,IPR)是企业独占创新收益的一种手段;但在各种知识产权中,由于专利的时效性和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使得利用专利维持长期技术垄断变得越来越不现实,相比之下,一旦形成自主品牌,并不断进行品牌强化,则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独占收益。从法律的角度,品牌也属于知识产权范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定义知识产权所指的“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牌号”,实质上就是品牌。
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的互动机制
(一)技术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尽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其本身并不会自动转化成竞争优势,如果缺乏相应的基础和条件加以支持,核心竞争力将毫无价值可言。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正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目的,通过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出新产品,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的生产,并投放市场的一系列过程。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培植有赖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尤其是技术上的创新,从长期来看,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虽然模仿能使企业迅速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但简单的模仿并不能使企业产生独有专长,必须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综合、再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力发生质变跃到核心竞争力。
基于能力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由一组能力构成的能力体系。本文认为,在这个体系中,每个能力单元处于一个三维椎体的顶点,核心竞争力则位于三维椎体的中心,表明它是由技术创新能力、组织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营销、企业文化、生产制造能力等能力单元所决定的,而技术创新能力是整个能力系统的基石(图1)。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技术创新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过程,例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半导体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它们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1993年,美国在半导体市场上重新战胜日本,在计算机微处理器进入32位的时代之后,计算机所需要的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几乎全被美国的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两家公司所垄断,英特尔的CPU一直引领世界潮流。所以,在打造核心競争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作依托。
(二)技术创新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高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并拥有自己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是树立自主品牌最为关键的因素。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己的R&D活动以及现实的生产活动,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加工工艺创新或技术上的改进,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产品、核心工艺、核心技术,并申请专利和使用新型或通过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管理,建立起市场壁垒,这样企业就在某些技术领域巩固了自己的优势和领先地位,并由技术创新成果培植了技术竞争力。
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在推向市场时,会申请商标保护,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形成了该产品的初期品牌。之后,企业在初期的垄断期内会不断地改进生产过程,使新产品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性能逐步改善,成本进一步降低,这种技术上的改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价值得以提升。在营销阶段,由于企业和顾客、竞争者的反馈和互动,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使创新活动得以不断地循环,这种多次循环创新活动会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产品的品牌价值(图2)。因此,技术创新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手段,也是形成自主品牌的技术基础和知识源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或不再有新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优势,即使其原有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终也会被更有实力的品牌所取代,而丧失依赖其特有的技术竞争优势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三)自主品牌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
美国著名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分析、计划与控制》一书中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而自主品牌,通常是与企业的自主创新相联系的,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生产、精心营销,所培育出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品牌,它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涵盖了企业资本、创新能力、管理、产品、质量、技术、市场、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是实现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自主品牌是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化的一种法律保护手段、载体,是让消费者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桥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价值化表现;而且自主品牌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当其一旦成为名牌时,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其本身就是最具增值潜力的核心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开发新产品,新产品只有通过了市场检验,实现了市场价值,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才算实现了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由于技术创新成果被模仿或替代、扩散的可能性很大,单纯的创新不一定就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独占收益,创新成果获得法律保护,得到市场的认知和认可尤为重要。而实施技术创新与创建自主品牌相结合的企业战略,利用品牌展示技术成果的独特性,将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赋予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达到创新的最终目的。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将培育自主品牌作为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终极目标,技术创新要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塑造自主品牌服务(见图3所示)。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也很难得到优化升级,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主要集中为生产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在著名的“微笑曲线”中,处于产业链前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以及处于后端从事品牌创新和营销管理的企业,都能获得高额利润,而处在产业链中间的制造企业则只能获取少量的制造利润。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迄今还在走技术模仿、贴牌生产为主的技术与品牌发展模式;在很多关键环节,都是通过从国外企业获取一些成熟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引入的同时,又缺乏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即使从事的是高科技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环节。如果拥有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我国计算机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就可达到40%,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数控头,我国数控机床的平均利润率就能达到20%—40%,而不是两个行业现在平均5%的利润率。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成本和规模上显示出较大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在核心和关键技术领域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还很少,很多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控制,导致我国企业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只能依靠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依赖于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在产业链的低端参与低档次产品的国际競争,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伴生的却是环境污染加重、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的严重问题。
另外,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世界级品牌少。我国目前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有170多万个品牌,和美国的数量差不多,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中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大多是以OEM方式加工出口,然后以外方品牌销售,是典型的“中国制造”。
品牌价值低。据《商业周刊》报道,即使是中国国内的知名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也存在着大约9—16倍不等的价值差额。根据Interbrand2006年公布的数据,列入国内2006年品牌20强、技术类第一位的联想公司,其价值为61亿元人民币,而排在国际100强第二位的微软公司,其品牌价值却为569亿美元。
品牌影响力差。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定义,世界级企业和品牌不但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而且要求其品牌在全世界用户中的认知度达到10%以上。在我国,目前只有海尔被认为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由于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我国企业大多通过OEM或ODM方式,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而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品牌所有者攫取,这又大大影响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资金保证。
结论
由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与自主品牌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技术创新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是创建自主品牌的决定性因素和形成品牌价值的技术基础,自主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载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奠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现实,高新企业应实施以创建自主品牌为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系统;限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可以走购并或战略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形成品牌优势后,反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施以创建自主品牌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仅仅依赖技术创新是无法持久保障其创新收益的,因为创新成果很容易被扩散和模仿;而且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又具有时效性,因此必须要在创新的同时,培育和创建自己的品牌。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只有围绕自主品牌的创建、管理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开展和实施,才能使企业具备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很多欧美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基于“原始创新——产品——知识产权管理——自主品牌——持续创新——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再创新”的良性发展模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强R&D投入,巩固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地位,并将创新战略、品牌战略结合起来,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购并或战略联盟的技术创新模式形成品牌优势,反向延伸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前述自我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投入大、周期长、对内外部条件的要求高、不确定性因素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的环境下,其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加之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水平低的现实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全面依赖自身力量进行研发和创新固然重要,却不是最有效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通过模仿、集成或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模式来形成品牌优势,但近年来在一些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我国企业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购并或战略联盟来培育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便成为有效的选择途径。如联想在2004年通过购并IBM的PC业务,获得了IBM在笔记本电脑方面的技术和其在全球各地注册登记的4000多项专利。虽然联想仅享有IBM旗下的品牌——便携式计算机“Thinkpad”的有限期限的使用权,并不真正拥有支配权,但联想在掌握了“Thinkpad”的生产技术使用权后,可以借助其已有的销售渠道和本土品牌效应,实现“联想”品牌的提升,并反向延伸提升“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当然,选择该技术创新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能将外部资源和知识完全内部化,即具备将原拥有者的某项技术发展成为企业自己未来核心技术的能力;能整合内外部资源,将原属于外部的资源及其载体赋予本企业的特性,使其他企业难于复制;具有消化和吸收外部技术及其载体的技术能力;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参考文献:
1.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Herdenson,R. Teaching materials of Technology Strategy Course[R].Sloan of MIT,2000
3.[美]斯托克等.基于能力的技术创新——公司战略的新规则[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4.汪涛,曹子夏.我国企业眼中的自主品牌[J].经济管理,2006
5.周晓红.推进技术创新是发展自主品牌的关键[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6)
6.刘明珍.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
7.Best Global Brands 2006[R],http://www.interbrand.com/best brands 2006.asp
作者简介:
廖荣碧(1974-),女,汉族,四川德阳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