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举秀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窗口产业,它的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对一个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实现我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新突破,必须要进一步挖掘钓鱼台的历史文化内涵,找准其文化旅游互补发展的交叉点和商业结合点,打造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凸现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独特优势,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我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钓鱼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历史悠久,区域文物、文化积淀深厚,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地理概貌以山、塬、谷、河为主,三面与中心市区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其间名山古迹星罗棋布,故事传说处处皆闻,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互为补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钓鱼台位于宝鸡市东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岭,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叠翠,景色绮丽,历史久远,是古今中外颇享盛名的文化游览胜地。以“姜太公垂钓、周文王访贤”以及兴周灭商而闻名于世,历史人文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是钓鱼台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主体。姜太公垂钓遗址、文王庙、太公庙、三清庙、静室等古文化、古建筑、古遗址、古柏、碑刻等构成了其久远深邃的历史人文资源。
钓鱼台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隐居十载,滋泉钓干遇文王而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独特的一道文化风景。名贯古今的“姜子牙钓鱼、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史料典籍均有记载。唐贞观年间,“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庙。”并植柏四株,至今犹存。至清乾隆年间有庙宇17处,著名的有太公庙、文王庙、山门口、三清庙等,河东岸的钓台遗迹,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贤台以及飞瀑流霞,浪声莫测。巨大如丘的“钓璜灵矶”石;跪痕犹存、被称为中国第一钓台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千年“唐柏”,更为这内涵深厚的人文古迹锦上添花,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和历史的感悟。
钓鱼台是中国历史长链上重要的一环,历史学家曾定论,中国历史之变革莫过于殷商之际,周文王、姜太公蟠溪际遇,改写了中国历史。周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国封建社会乃至中国现代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钓鱼台遗址是中国周文化中选贤任能的历史见证,文王访贤聘子牙,开创了古代礼贤下士之先例,从此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诠释了“治国兴邦,贵在得人”这个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新建成的钓鱼台文化广场,以中国象棋残局的古典名局“太公钓鱼”为背景,为这内涵深厚的人文古迹锦上添花。广场以西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姜子牙的事迹、著作为表现主题。修建了姜太公的六部兵书“六韬”石雕,东西两侧各建有4个图腾石柱,用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分别以弃官、西行、垂钓、收徒、访贤、图治、伐商、封神为主题展现了姜子牙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一生。“太公钓鱼”残局坐落于广场中央,象棋广场是钓鱼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完美结合。
二、钓鱼台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式的分析,可以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只有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具有陈仓特色的文化资源,才能使其成为培植我区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旅游业的收益不是靠游客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贴得越紧,旅游文化因素越多、越活跃,旅游经济就越发达。
以钓鱼台文化为依托的景区近年来发展缓慢,招商引资没有突破,旅游市场开发效果不明显,除了门票收入,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微乎其微。而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已有的景区文化资源的定位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没有细挖深挖,没有打响唱响,没有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二是没有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没有互相带动,共同发展,产业因素单一,也导致了钓鱼台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辐射拉动能力不强。所以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深度开发挖掘钓鱼台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和旅游科学规划,合力打造,突出商业卖点,实施商业运作,才能真正发挥钓鱼台的龙头作用,使钓鱼台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科学整合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五大品牌
要彻底解决钓鱼台目前发展存在的弊端,必须将陈仓的传统文化和钓鱼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深入挖掘钓鱼台历史文化资源,以钓鱼文化、神仙文化、影视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社火文化艺术节”和“中国姜子牙钓鱼节”为突破口,以民俗文化产业园为切入点,科学整合全区周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社火文化、影视文化,打造五大文化品牌,给钓鱼台注入崭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和文化元素,最终拉动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一)建设陈仓民俗文化产业园。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社火之乡”命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陈仓民间社火传承保护为契机,配合全市旅游发展五大板块中对“周公庙五丈原钓鱼台历史古迹游”一线的发展定位,在钓鱼台高起点、大手笔建设“陈仓民俗文化产业园”,实施陈仓民间社火传承保护与社火马勺脸谱产业建设项目。
建成后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将把我区民间艺术品收集整理入园,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整合,最终形成陈仓民间艺术品产业开发基地,形成研发、生产、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完善的产业链,以社火马勺脸谱为重点,吸收民间工艺家和艺人在基地落户,逐步做大做强,形成以社火马勺脸谱为龙头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带动泥塑、刺绣、剪纸、银器制作等民间工艺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陈仓区的文化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二)以神仙体系为基础,打造中国神仙文化。在我国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完成伐纣兴周大业后,对辅佐的人进行了封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神也由此而来。可以说,中国神仙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姜子牙钓鱼台。借助于《封神演义》的故事,在钓鱼台选址建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神祗最多的宫庙古建筑群,反映姜太公生平的苦读、捉妖、经商、云游、垂钓、访贤、拜相、图治、伐商、灭纣、兴周、封神十二组彩塑人物造型长廊、众神庙以及三百六十行行业神,扩大中国神仙文化的影响力,将钓鱼台打造成中国神仙文化的发祥地。
(三)举办“中国姜子牙钓鱼节”。钓鱼台是中国钓鱼始祖之乡,是中国垂钓文化的发祥地,追根溯源,姜子牙钓鱼台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垂钓最早之地,姜太公更是将休闲垂钓活动隐于政治活动之中的第一人。举办中国钓鱼节,既可以奠定钓鱼台“中国钓鱼始祖之乡”的地位,又可以提高陈仓区的文化知名度,使“中国钓鱼始祖之乡”成为我区独有的文化节庆活动。
(四)以钓鱼台影视基地为依托。钓鱼台影视基地曾拍摄过多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作为陕西电视台在宝鸡的影视拍摄基地,规模宏大,明星云集,服装道具,琳琅满目,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古老的钓鱼台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发成集影视文化赏析和影视文化体验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区。
(五)举办“中国社火文化艺术节”。为了进一步挖掘社火的文化内涵,借助我区社火已经取得的知名度,在钓鱼台庙会期间举办“中国社火文化艺术节”、社火发展论坛,邀请全国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企业财团等,云集我区观赏社火表演艺术,开展文化艺术交流和产业发展合作交流,文化与旅游互动,使钓鱼台和社火相互辉映,最大限度地发挥钓鱼台文化资源商业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