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dul Waheed Khan
1. 构建知识型社会的背景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
紧随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个为期六年的中期战略计划,总体目标之一是构建具有包容性的知识社会。这一计划无疑是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上的倡导提出的。世界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于2003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二阶段于2005年在突尼斯召开。在计划的准备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地提出论据,即当今社会不只是信息社会,而且是“知识社会”,不是单数的知识社会,是复数的“知识社会”。随着讨论的深入,“知识社会”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因为信息社会更多的强调技术、硬件和连通性等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社会”的人文因素,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合作伙伴方面有着良好的记录,比如一些民权组织和机构、非政府组织的私有部门,他们提倡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并最终写入突尼斯宣言。
1.2 社会的变迁与技术变革力量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我们进入了“知识社会”。事实上,现今的大部分社会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家乡的村庄里,人们至今还不是工业社会的一部分,很多人依然生活在农业社会。因此,“知识社会”尚未普及。虽然如此,世界相当一部分人口正经历着我们所称谓的“知识社会”。
当我们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机器代替体力劳动,提高了人工的工作效率,因此,利用机器可以完成很多人类不能完成的工作。随着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过渡,信息和通讯技术增强了人类的能力,这也是工业社会与“知识社会”的主要区别。纵观历史发展,你会发现,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是蒸汽时代,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是铁路时代,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电力时代,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是汽车时代,紧随其后的是信息通讯技术时代。正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触发了“知识社会”的诞生。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知识社会”模型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政治赋权于人民的关键因素。没有什么比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与知识更持久和永恒。现在我们确信,“知识社会”的任何观点必定建立在多元化和包容性这两个原则的基础之上,因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威胁之一就是单一化,这在全球经济情况下更加明显。所以,我们构建“知识社会”的观点要不断发展,且必须建立在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基础之上。如果忽略了世界上相当一部分或一定比例的人口(他们不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不仅发展会受到影响,世界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其次,“知识社会”的观点必须建立在人类需求和人权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屋型标志中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支柱:知识创造、知识保存、知识传播、知识共享或者是知识应用。
2.1 知识创造
如果审视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贡献,很多人或大学生仍记得用穿孔卡片处理信息与数据。今天,孩子们不愿记忆表格之类的东西,而是使用计算器。大学也用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辅导。但实际情况是,人们或部分人争论他们的知识每三年就会翻倍增加,一些人认为是二年,他们试图在时间长短与知识信息增加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不管怎么说,知识与信息增加的方式与总量都是空前的,结果是知识加速产生,也很快被淘汰。知识很快就会过时,这提醒了从事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工作者,有责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知识保存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在某种意义上,人们相信我们所有的知识是在过去300年、500年、600年甚至是1000年间产生的,这种说法不太确切。当今使我们受益的知识主要是医学、基础科学,日常科学知识等,这些知识不是在最近500年甚至1000年间产生的,而是数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因此,保存那些经过几个世纪发展而来的知识非常重要。幸运的是,信息通讯技术是知识存储的最佳方式,只需将知识数字化,如手写稿等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保存世界与文献”的项目,这些文献资料对于人类意义非常重大,却可能丢失或者损毁,尤其是遇到自然灾害。如果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这些信息,信息不仅可以流传至下一代,还具有可携带性和可移动性,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所使用。
2.2 知识传播
知识传播方式也再次面临挑战。毫无疑问,我们所做的与一代又一代教育者一样,使人们共享不断发展的知识,这也是一些大学尤其是美国的赠地学院、农业大学开展传统教学、研究、推广三结合的原因。教学、科研和推广三者结合,可以很好的把教学和推广的知识传播给大众。
2.3 知识利用
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新建了很多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中心,但是,只有极少部分由新成立机构创造的知识被农民利用。所以,知识创造、知识保存固然很重要,但知识共享与利用同样重要,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产生影响,人类才能从中获益。
3.“知识社会”的描述
3.1“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前面已经讲到“知识社会”具有包容、多元、平等、开放与参与等特征,在“知识社会”人们的知识和观点必须建立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之上。社会的选择通过民主辩论、利益相关者协商并考虑人类因素与技术力量来决定。技术只有被人类所掌控和有效管理,并遵循特定的原则,服务于社会构建,才能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3.2 知识获取与共享的前景
未来我们在知识获取与共享方面的工作必须基于开放的原则,即在内容、标准、结构和内部运转系统等方面都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技术才能广泛传播。对于所开发内容的长效性,各种新的共享的产生既是知识与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知识与信息的彻底变革,尤其是新社会和新媒体带来的社会互动。一点对多点的通讯体系结构正向多点对多点发展,这才是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最新进程,我们必须格外关注才能从中受益。
3.3 知识社会:新的社会现象
环视所处的社会,世界上有50%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其结果就是当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由于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全球化与人类和谐发展)而转移时,就会出现社会分化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那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们,对他们而言,为了在新环境中生存,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部分人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面临着知识结构调整、知识融合和互动。他们也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因为来自不同文化与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必然会造成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当然,全球化同样也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还需要进行生态扫盲。
4. 构建学习型城市的背景与挑战
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历史上将首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达33亿人。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50亿。设想一下,从2000年到2030年,非洲、亚洲的城市人口将翻倍。到2030年之前,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将达到世界城镇人口的81%。考虑到印度和中国的总人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3,这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学习型城市,就必须考虑资源的实用性、机构能力、可分享的社区价值以及信息通讯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是关键。我相信,信息通讯技术通过推动图中所示的四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学习过程便形成。
学习型城市的主要挑战
构建学习型城市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要确保良好的管理、参与、包容与授权,尤其是对于具有良好技能的人、城市的新移民。其次,要解决人口、交通、能源、自然灾害以及犯罪等问题。
传统的学习者到大学、学院或学校仅学习一段时间,一旦毕业,他们就只有工作生涯和退休生涯。目前,这种情况正在迅速的发生变化,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各种新的学习者不断增加,将多于传统的学习者,尤其是普通市民和残障人。据估计,世界上残障人数量约占总人口的10%,如何才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划分了学习者的类别,人们的学习需求得到了重视。每一个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人都熟悉该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坦率地说,目前没有什么比生活在学习型社会更为重要。当你置身于一个由数以百万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和语言的人所组成的环境中,学习,特别是学会共处最具挑战性。
学习型城市需要更大的灵活性,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和文化,在收入和学习之间必须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所以说,学习型社会中的典型学习是教学领域的未来。但是,如果说这只是未来而还从未变成现实,就没有人会考虑给你提供资源来开展当前必须完成的工作。所以,学习型城市需要从今天做起而不能等到明天。
5. 构建知识社会与学习型城市的新举措
5.1 重新定位传统知识提供者的角色
目前,在新的环境和创新中,人们需要拥有领导技能、包容性、人际交流能力、参与性与透明度。如果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就会受传统和家庭的束缚,观念就会根深蒂固。到了新的环境,就不得不学习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全新的价值观。然而,什么是软技能呢?软技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知识提供者的角色重新定位,有必要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改革,更好地利用文化机构及其服务(例如,博物馆和美术馆),重新审视与产业及创新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机构的作用,强化图书馆知识传播的角色。此外,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认为图书馆中的著作是知识聚集中心,但是在图书馆和社区博物馆(或者还称不上社区)中这些知识没有被有效利用,它们必须发挥新的作用,必须用新的方法使其成为真正的知识中心。
5.2 教育的新范例
人们需要学习新知识,但是,教育必须经历一个新的、更好的转折。认识到教育正从产业向服务业转变、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从传授式学习向灵活学习转变、从单一提供向多样化提供转变、从机构向网络转变、从知识传播向个性化学习转变、从正规学习向非正规学习转变是很重要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正规学习已经过时,但是,非正规学习会日益增多,也会更重要。未来的学习将更加重视新旧学习内容的连续性、促进网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终身学习机会,以及拓展教学能力。
5.3 建立新的程序,构建有效的结构
前面曾谈到过的三个领域,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新的程序,如智囊团、学术界、科学部门、产业研究部门等都是知识创造中心的组成部分,也是终身学习学校、大学、图书馆和传媒的组成部分。如今,孩子们花在媒体、信息通讯技术上的时间多于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和在学校的时间。假定这样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话,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体教育、媒体素养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信息素养强调如何分析信息,如何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信息环境,使他们远离有害的信息。知识使用者包括个体学习者、社区、政府部门、工商业者。人们彼此间的交互也是必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学习型城市。我们具备了环境、知识中心、媒体设施、学校、大学等条件,我们就能关注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他们也才有可能从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三者之间的互动中受益。
去年,我们组织了“全球知识园区会议”,很多国家的“知识园区”是建设学习型城市进程的一部分,且数量不断增长。“知识园区”可以实现知识创造中心与传播手段之间的高效、快速连接。
5.4 信息通讯技术与远程学习
信息通讯技术能做些什么?显而易见,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拓展获取资源的途径,其次是提升质量。众多学习者纷纷涌入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中心,因为这些机构可以提供自由、同等质量的教育,而无需考虑学习者身处何方、社会地位和性别等因素,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提供个性化学习,降低成本。这些都已成为现实,期待和倡导开放与远程学习已不再是新鲜事物。
开放与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是一种协同形式,也是一种生产过程。它将所有知识和技能,开放与远程学习,以及其它资源、作者、出版商、生产商、学术界、数字化内容开发者、数字化技术专家等融合到了一起。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灵活学习和开放与远程学习需要一整套组合起来的专门知识。就像拍摄一部电影,需要有导演、编剧、编辑、结构设计者等。在一些情况下,结构设计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产品合格的保证。开放与远程学习开发的产品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产品,传统教育中,教师与教师、课堂与课堂、院校与院校的教学都各不相同。
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智力、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开拓者,数以千计的人从事着各种项目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知识获取与共享。与不久前的上海宣言和哥伦比亚宣言一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愿意与人们分享信息通讯技术。今年4月召开的“知识园区”会议也发表了宣言,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新的远程学习模块,为教师建立的信息通讯技术能力标准。此外,我们近期还建立了一个“开放培训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免费获得所需的其它国际或国内机构音频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有一个叫做UNESCO教席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有关信息通讯技术应用的情况和与之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