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

2009-09-10 04:43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活动交流

马 铃

一、网络环境的出现对于学习者的深远影响

马克思曾说过:“手工作坊带来的是封建君主,而蒸汽机导致了产业资本家的出现。”可见技术对人类影响的深远。从教学环境看,技术革新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环境、拓展了教学空间。起初无线广播和电视技术应用于教育时,人们注意力的重心是众体教学;而PC机的引入使人们又将焦点转向个别化教学;21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进入教育后,CBE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小组合作性学习到虚拟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是如何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从学习者看,技术可以改变的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学习者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网络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迅速转换虚拟场景,譬如,一个生性懦弱、循规蹈矩的学生可以在网上扮演一个谈吐大方、妙语连珠的律师。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可以改变学习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而在网络环境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没有直接面对,匿名或只看其字不见其人的沟通方式为学生暴露、隐藏、转换、扭曲个人举止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完全可能以迥然不同于传统教学情形下的形象出现。不仅如此,其性格、思维、习惯等都会在网络环境中发生潜移默化但深刻的转变。

二、研究学习者特征对于开展教学活动的价值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此,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在学习者开始学习时就其原有知识技能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即对学习准备的分析。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起始能力预估,即学习者对从事待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的分析,其中又包括先决能力预估、目标能力预估和对学习态度的了解;二是一般特征鉴别,即对他从事该项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学习动机、注意力等的分析。

三、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新特征的具体分析

现将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按照学习准备分析的划分方法来逐一加以阐述。

在起始能力预估中有两个新的因素值得我们考察。首先,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参与网络教学活动,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的一般常识是必备条件。网络高手容易在网络教学中发现乐趣,因而更容易取得学习上的进步;相反,对计算机不甚精通的学习者往往容易遭受挫折,很难在网络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才干。贫困地区或家境不好的学习者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往往在这方面处于劣势,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习者的情况相应地调整教学活动。其次,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和其他情感因素,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和相关教学措施的制定都有重要影响。以往对学习者的考察重点是学习者对学科知识的心态,而在网络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关注学习者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态度。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强烈兴趣往往可以弥补学习者对学科知识较低的热情。我们很难将网络同枯燥乏味等字眼联系起来。的确,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一般特征鉴别中我们应注意考察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易个性张扬。原因有三:一、没有传统课堂教学面对面的交流,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克服对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畏惧和羞涩心理,虽然自己意见独树一帜,但不会遭受来自大多数人的白眼和异议,也不会觉得不同意别人是件难堪的事,可以直率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二、由于使用E-mail、BBS,学习者放慢了交流的节奏,不会立即获取反馈信息,从而避免了外界干扰。例如,日常所进行的头脑风暴法存在一个缺陷,即当别人发言时你不得不停下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听他讲话,并且难免受其意见左右。而在网络环境中实施头脑风暴法时学习者既可以及时察看他人的意见,又可以不受干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三、在网络中采用匿名等方式使得学习者降低了正常的社会限制,对自己的抑制减少,可以自由发表大胆而富于创造性的观点。

其次,学习者在网络中更易结成团体,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但从众和服从权威心理却在削弱。传统教学活动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并非易事,而通过邮件列表、MUD、BBS、ICQ等方式学习者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体。学习者之间不仅可以方便地交流,而且形成了共同的交流规则,例如:)代表微笑,u代表you等。在网络协作学习中学习者提出的疑难会有许多人帮助解答,在网上学习小组竞赛中,互助合作也很容易实现。另外,虚拟环境中学习团体的建构是动态的,成员没有时间像传统课堂教学中那样去逐步确立彼此的信任,而是立刻建立信任关系,开展教学活动。但同时团体讨论中个体观点也会随着团体更加偏向某一极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更容易找到与之持相同倾向的人,并且发现不仅有人同意我的观点,而且其见解“更有理、更深刻”,所以观点偏激的现象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从众试验说明,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处于人际交往这张网中,其他人(即使是陌生人)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网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成员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这就降低了学习者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

第三,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角色扮演意识强烈。每个人都会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采取他们认为与环境相符的策略,扮演不同角色,动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设法给他人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驾驭和完善自己的形象,又不会让他人知道为此付出的代价。相对于成年人,青少年更易沉浸于自我想象中,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具有过度的自我意识。同一性试验也认为同一性危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但又很有价值。学习者往往没有最终定位,所以他们会不断尝试各种角色去取得经验。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有时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而网络环境为实现学习者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学习者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从一个站点进入另一个站点,并变换相应的角色,在MUD或VR的虚拟世界里去体验职员、医生、律师等不同身份。虽然是虚拟的,但比只能在脑海中想象要好得多。而且,因为一切是虚拟的,失败后学习者可以马上从来,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接触,可以采用匿名的交流方式,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会表现出强烈的角色扮演意识。

第四,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认知吝啬”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不自主地保留精力,减少认知负担,仅仅把最初、肤浅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印象。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习伙伴除了通过会话,还可以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学习者则使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获取信息。而在网络环境中,学习通过E-mail、BBS、ICQ等方式交流,可收集的信息十分有限,往往会导致认知的简单化。有关研究也表明,由于网上交流一般采用纯文字符号,而且慢于日常的对话节奏,因此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往往显得冷漠、对问题简单化、绝对化。

最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完善。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好某种或某些教学策略的学习方法,它源于学习者个性在学习中的定型和习惯化。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但无优劣之分。教学不是改变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而是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很难针对每个学习者设计教学活动,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网络学习环境的出现使得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案。譬如,采用整体策略的学习者可以利用WWW查找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材料,依据对主题的广泛浏览,对问题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完成学习任务。采用序列策略的学习者则可以选择网上由学科专家精心设计的教学包,按部就班地学习。可以说,网络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是学习者学习风格发展和完善的催化剂。

四、结束语

布鲁姆认为,若学习者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他所需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帮助和教学时间,因此,为了开展有成效的教学,就必须既要明确“目的地”,即教学目标,又要明确“出发地”,即学生的准备状态。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具有以往传统教学活动中所不具备的新特征,对这些新特征的研究,必将加深我们对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认识,从而为开展有的放矢的网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二00九年五月九日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活动交流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如此交流,太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