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萍
用情感感染学生,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师若能用情讲课,披情人文,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既然如此。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用激情点燃激情呢?
一、真心实意导好课,披情入文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上得好不好,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激情导入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课前导课的设计。不同的课文内容选用不同的导课方式,或音乐,或诗词,或笑话,或漫画,或故事,尽最大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学注入一股激情的力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时,笔者就选用了音乐导入的方法。进入教室后,笔者就对学生说:“先唱一首歌好不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于是笔者和同学们动情地唱起了歌曲《母亲》,之后,让学生谈了唱完这首歌的感受,最后笔者总结说:“的确,它唱出了女儿思念母亲,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的心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与它同样主题的现代诗《纸船》,大家一定有信心学好,对吗?”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二、抓取课文煽情点,走近真情
“情为文所系”、“言为心声”,诗歌也好,小说、散文也罢,文学作品的创作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讲究的是真情实感,理解这一点,课文学习中的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有鉴于此,每教读新课时,笔者必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思想灵魂的段落或句子进行仔细的品味,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经受美好情感的熏陶,领悟作品的内涵。
《沁园春·雪》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代表作品,它抒写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豪迈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词中有一个煽情点,就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时笔者重点围绕这一点睛之笔,结合时代背景,精心设计了一组问题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豪情壮志:
1作者是在什么境况下发出这一番感慨的?你能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2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你觉得句中哪些词最能突出表达作者对革命的信心和豪迈之情?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究,学生很快弄清了词的意境,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对前面北国雪景的描写和历代帝王的评论也就不再那么难理解了。
三、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点燃激情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语文课堂上若能真正做到这点,必然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笔者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点意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抓好“我今天有话说”环节的训练
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话,说话题材、内容、范围不限,但必须有一个中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或褒或贬,或多或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方式,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参与生活的意识,获得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课堂学习的热情,
2精心组织好课堂辩论。点燃激情
有很多文章存在着理解上的多面性,如《故乡》的主题,《芦花荡》中老英雄对鬼子的冒险的报复行为。《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父亲的做法等等,每当教读这些谡文时,笔者就适当地安排课堂辩论。
比如在《孤独之旅》的教学上,围绕“杜雍和让处于求知黄金时期的儿子随其去荒僻恐怖的芦荡去放鸭的这一行为是对还是不对”这一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辩论,结果同学们联系生活事例,辩论得好不热烈。在这里,同学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创设适当情境,体验自主参与的激情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激情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创设有效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究问题的快乐和激情。有的课文伸展性很大,教师可转换角度进行探究性的研究。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笔者说,假如你是若瑟夫,父母选用了另一只船结束了旅行,你心里会怎么想?请大家大胆进行尝试,合理想像一下当时“我”的心理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总的说来,学生是可爱的,他们真正进入学习境地,提高语文素养,就要让语文课充满激情。教师不但要善导、引思,更重要的是要满怀激情,以全部的心思和力量去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有可能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