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伟
“和谐教育”是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个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教学过程的和谐性就是指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以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教与学最佳结合,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一、教师应依托教材。挖掘教材。让数学课堂充满和谐
在课改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挖掘知识中美的因素,因为一切美的东西才是和谐的,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后,笔者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优美的对称图形。同学们经过相互探究,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优美图案。笔者加以整理,在班级板报展出,并让学生共同评价,评出谁最美、谁最有创意、看谁能通过动手实践得到这个美丽图案。同时布置课外实践性作业:针对父母的个性爱好,为父母的房间设计一幅对称图形。这样,学生通过图形的剪、拼、摆等动手操作,拼出许多美丽而简洁的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父母的感恩教育,此时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数学课堂充满和谐
古语曰:“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尊敬教师,才能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也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1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关注“弱势”学生,营造和谐课堂
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首先要求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即“和谐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构建和完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和“弱势”学生,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
例如,在教《反比例的意义》时,班里的陈某同学没有认真听讲,笔者请他起来回答问题:“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这突如其来的提问使他一下子心慌了,站起来支支吾吾不知所措。这时笔者耐心地引导:“上体育课时进行100米赛跑,假如你跑了13秒,另外一名同学用了14秒,谁用的时间多?那么谁快呢?”这两个问题,他毫不犹豫地答了出来,然后笔者再让他想想,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通过刚才的实例他很快就答了出来,也明白了反比例的意义。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营造和谐课堂
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中、生活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有一节数学课,进行了关于“分母不能为零”的讨论,学生积极去探索,研究,除了常规的回答之外,有一名学生举手交流,他说:“因为分数中的分母是把单位l平均分的份数,如果分母为零,它没有平均分,这个分数也就不存在了。”又有的说:“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除数不能为零,分母怎么能为零呢?”这样的回答,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致掌声。教材仅仅是达成课程标准的中介,它起着参照物的作用。即使是十分完善的教材,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3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方面。和谐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他们的每一句赞誉,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和感动。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歧视,有的只是教师善意的批评和慈母般的关爱。教师应把微笑、鼓励的掌声带进课堂,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充满爱的肢体语言,贯彻于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提高学生协作、交流、探究等多种能力。
4在动态生成中促进课堂和谐
如今的课堂呈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过程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的过程中涌现新思想、新创意。如果说教师对教材的预设是为了生成优秀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课堂和谐的教学艺术”。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情况发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一颗美丽的流星,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价值引导,因为学生生成的东西并非都有价值,教学中,应大胆放手让所有学生去探索,相信他们。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仔细体会各种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评判、点拨,决不可做过多的限制或超前的点拨,更不要对其浇冷水,扑灭学生发现的热情。这样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的和谐。
三、在环境与气氛的渲染中让数学课堂充满和谐
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把知识与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时,笔者让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卡(1-50),教师宣布能被5整除的学生站在一边,能被2整除的学生站在另一边,这时站在能被5整除的那一边学生又站过来了,不知是站在哪边。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机会追问:“为什么他们可以站在两边呢?说明这几个同学手中数卡上的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掌握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新颖有趣的课堂设计,巩固了知识,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这样,把枯燥抽象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和谐是一种美丽,更是一种境界。要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探究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创设和谐课堂,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课堂。只有创设了和谐的教学课堂,才能让学生和谐、均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