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云
摘要:纵观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地抑制。
关键字:音乐教学;想象;沟通;情感;快乐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学的活动,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纵观我国目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地抑制。
一、为音乐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新的课堂改革的逐步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努力传播音乐文化,而且要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发掘创新能力。改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如:让学生欣赏斯美塔娜的《沃尔塔瓦河》,他们会认为长笛奏出的流动的音型是山泉在潺潺而流;圆号和小号奏出的音像猎人的号角;平稳而纯朴的波尔卡舞曲又像人们在载歌载舞……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表演,在音乐的伴奏下手舞足蹈,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也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和造型、表现等空间艺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的训练,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
二、注重合作教学
新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有创造性的,更应具有合作性和团队精神。为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且为学生提供学习氛围与环境。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共同参与,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共同探索解决问题。
例如,在欣赏《西部放歌》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我国西部的人文地貌,并在下一节音乐课中进行汇报交流、赏析等活动。学生课后的积极参与,课堂上大胆发表对作品的见解。学生就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对音乐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通过这种小组合作自主的学习形式,不仅使学生克服了个人胆怯畏难情绪,增强了信息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而且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步提高。
三、让音乐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这就要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确定这种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自己要用诚挚的感情去平等对待,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
2.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尊重、理解学生的感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尊重、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3.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和维持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每个人的心灵都是善良和纯洁的,而学生的心灵如泉水般清澈和纯洁,心与心的交谈使学生感到朋友般的安全和信任。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一种教学工具,又是一门沟通艺术。运用科学、准确、生动的语言讲解,可以收到一语激情的效果,这样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缓解紧张、慌乱的情绪,摆脱窘困的情境,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技术,形成技能。
因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极少有书面作业,在平时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足够理解学生各方面要求,上课前和下课后要经常和一些学生进行聊天式的交流,从师生交流中,知道学生的一些要求和建议并尽快解决,以此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只有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和误解,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欢歌跳跃。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课上师生交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反馈、心理变化等来调整教学内容、程序。使学与教、演与导、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协调。课堂的每一阶段,尤其是课的结束前都应让学生有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感受,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四、让音乐走出狭小的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音乐课再也不能是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和普通教学相比,它的优势突出:1.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2.直观形象,能突破视觉的限制;3.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难点;4.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5.教学过程的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克服遗忘;6.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7.大信息量、大容量,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电视、广播、Internet等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音乐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音乐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教学中有必要设计真实的过程,提供真实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如:学习《走向大自然》一课,可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红的花、绿的草、清澈的小河……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信心和热情。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是: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供不断接触、参与音乐的机会,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2.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
3.《音乐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