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嵘嵘
摘要:电教手段的运用对教学工作起到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作文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方面,运用电教手段上好作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电教手段;作文课;探索
电教手段的使用给作文课教学创造了崭新的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必要的色彩感、动感、神韵感、情感和美感。电教媒体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够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拓展写作思路,达到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近年来,笔者在利用电教手段指导作文课教学上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借助录音进行作文指导,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想象能力
我在让学生“写一个场面”的作文课教学中,播放录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写一个场面”,关键是如何在“场面”上取得突破,让学生对“场面”有清楚的认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解释概念的抽象办法给学生谈“场面”,就显得软弱无力,这正是此次作文教学的难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启发学生的写作愿望。
一开课,我播放了《夜走灵官峡》一文配乐朗诵的一段,这是修建成渝铁路热烈的劳动场面。发电机的嗡嗡声、卷扬机的震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以及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声,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学生倾听着、想象着: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季,繁忙的铁路工地上,人马车辆络绎不绝,陡峭的山崖上凿石工人正在艰苦地劳动着,机器吼声震荡着整个山谷……栩栩如生的一个个场面顿时展现在学生眼前。这就是场面,生动、直观,学生马上具体认识了“场面”,同时进入了一个被工人阶级不怕困难、勤劳勇敢、艰苦创业、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境界所感染的意境。创作的源泉挖掘了,思路拓展了,想象力得到了推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场面,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写作共鸣。这时我首先通过一段谈话,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场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场面,童年的趣事、野外的嬉戏、校园的欢乐、家庭的幸福,那一个个场面多么令人神往啊!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闸门里一定留下许多精彩的场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更加热烈,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包含了感知过程、思维过程等。如要学生的认识过程只停留在感知阶段,只认识了“场面”,这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作为参与教学过程一个重要因素的录音手段,如果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自然地进入思维的过程,主动地、兴致盎然地去思考、去想象、去判断,这才能发挥最佳效能。在学生发言谈了部分生活场面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播放了一段鞭炮“劈劈啪啪”的音响录音,进一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立体情境。这一来,课堂上的场面更热闹了,学生几乎都举起了手,情绪高涨,进入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的境界。“我想起了哥哥婚礼喜庆的场面。”“我想起了除夕那热闹的夜晚。”“我想起了元霄节去广场看礼炮的场面。”“我想起了生日夜晚吹蜡烛那快乐的时刻。”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取得良好效果。
二、借助投影进行作文指导,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思维能力
学生作文,要有事可写,但有了事,并非所有的学生都会写出好文章来。无话可说,缺乏具体情节这种情况很常见,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运用投影片的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思维能力,有目的地为学生作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春天组织学生去野炊,师生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天,确实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事后,要求学生以“野炊”为题写作文,可交上来的文章大部分寥寥数语,只是把野炊活动勾勒下来。细细探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抓住重点,无法用语言把当时最动人的情景表达出来。我有意使学生重温野炊的乐趣,并有针对性地将一小组学生的野炊过程,如烧火、炒菜做饭的忙碌情景进行绘制、投放,把学生带入野炊的氛围之中,那趴在地上,拼命吹火的学生成了大花脸,那满头大汗掌勺的学生俨然是一位大厨师,那拿着筷子迫不及待、巴不得先尝为快的一副馋嘴相等,均令学生忍俊不禁。重现画面,入景入情。此刻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注意详略得当,点面结合,进行了口述作文。然后小组互评口述,再择优在班级评议。全体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表述的欲望,手写口述也就容易多了。思维由感知到表象有了升华,此次作文训练,达到了如期的效果。
三、借助影像进行作文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普遍对作文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情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或者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比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首次练习写作有关“桥”的说明文,对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于是我想到了投影仪,想到了电视录像。
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我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体会说明语言运用的几种不同类别的“桥”的电视录像片,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亲耳目睹的具体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我重新播放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说明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的作文指导方法,写出的作文水平要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