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有“五性”

2009-09-08 06:32黄祖幸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讲授活动课诚信

黄祖幸

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征还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活动课还是一门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如何正确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活动课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要考虑到优生,又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过于简单,每个学生都会,那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最终也不利于教学。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做诚信的人》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在生活中出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的要求,懂得诚信的核心是善的观点,老师设计了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和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的两个活动。

活动一:课前,老师指导学生小组对100名12~18岁的中学生做了“有关诚信问题”的调查,比如:择友时你最看重他哪个方面?如果看见不诚信的事,你会感到怎样?你认为做人之本是什么?在诚信与金钱之间选择什么?在社会中发现的不诚信的事主要有哪些?从择友标准、从人对诚信的态度、从诚信与金钱的关系等角度呈现了同龄人的真实想法,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有不诚信的事发生?”、“怎样做到诚信?”等问题的愿望,为整个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动力。

活动二:课上,老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两个实例《说与不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在诚信、友谊、责任的权衡中认识到诚信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对“是否违背诚信道德的标准”问题的思考中辨识了诚信与隐私、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从而不仅准确地理解了诚信的智慧,更从方法的角度学会了辩证分析、科学判断和正确选择。

活动内容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源于课堂又延伸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选取学生关心、关注的内容,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由衷想为奥运做贡献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真挚的爱国之情,将它们物化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上。因此,在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问题。

二、活动课形式要有多元性

活动课的形式包括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个别提问、情境教学等,形式不能太单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又要考虑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如果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每堂课都采用同一种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厌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审美疲劳”。因此,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教学,首先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二框题《男生·女生》时,我就采用了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如竞赛、小辩论、情境教学、分组讨论、个别提问等。

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竞赛”,请男生说出女生的优势,女生说出男生的优势,然后再分别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说出男生和女生的优势。全部学生说完后,我就逐一评价学生的回答,答得好的表扬,答得不太好的,也给予鼓励。

其次,对于男女同学交往的问题,我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先给学生出示辩论的标题“男女同学交往利大还是弊大?”然后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学生通过辩论就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男女同学交往得当,就可以了解异性,促进身心发展,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增进性别意识,学习对方长处;如果交往不当,就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早恋”等。

最后,在讲授“男女同学如何交往才是恰当的?”这个问题时,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几幅反映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学交往的漫画,让学生去判断这些交往方式是否恰当,并且要说明理由。在讲授“如何看待早恋?”的问题上,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最终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结论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可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对结论进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适时地进行个别提问。

由此可见,活动课的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课要讲究实效性

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或烦恼以及学生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去判断,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思考,自己下结论。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题《同学·朋友》时,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的好朋友邀请你去营业性网吧玩游戏,你会去吗?为什么?如果你说不去,他会说你不够朋友,你该怎么办?”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答案也五花八门。这个时候,教师最好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请学生评价刚才其他同学的回答,并且要求他们说明理由。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再作出回答,这样无形中就可以达到我们的教学和教育目的。等学生作出评价后,教师再点评学生的回答,这样的活动课就容易收到实效。

四、活动课要具有开放性

活动课的教学,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观点,而要善于倾听、归纳学生的观点。在活动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教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难以预料的情况。当教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题《两代人的对话》时,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本第 23 页“让我们一起帮小冰正确处理这件事,寻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分析这样做的利弊。学生一边发表意见,我一边做好简单的记录,同时对学生的回答逐一作出评价。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学生就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堂就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良好场所。

五、活动课要重视教学生成性

思想品德课的资源丰富多彩,这些资源既包括音像、图书(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也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对于前一类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目的地选取。

对于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处理得好,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第一框题《同学·朋友》时,我让每个学生选出一个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并要求写出这个同学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结果让我大感意外,学生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同学居然是一个学习比较散漫的同学。我没有因此而批评同学作出这样的选择,而是跟学生一起分析他的身上有哪些受欢迎的品质,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

通过分析,学生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懂得了一个受欢迎的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如果我当时不是善于利用临时生成的资源,结果可能很难预料。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

总之,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进入初中课堂教学,体现了教材编写者们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突破。我们一线教师在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上述几个方面的落实,不断开展活动课的教法、学法探究,活动课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会朝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学的方向发展。(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讲授活动课诚信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