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009-09-08 08:04胡米兰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节奏幼儿音乐

胡米兰

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唱歌。唱歌是表达情意的很好方式,然而大多数大班幼儿唱歌,通常是机械性的背唱。传统唱歌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记住歌词,一句句地跟着老师学唱,体会轻重、强弱和快慢,能够完整、连贯、有表情地演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表达。因此,教师应想法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现就个人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作为文学形式的歌词,篇幅短小,但是幼儿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歌词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那么歌词就会由于抽象而对幼儿失去吸引力。因此,我把歌词变为幼儿们爱听的小故事,教授新歌时以故事情节贯穿于课堂,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教学《卖报歌》,我先向幼儿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让他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然后用相应的曲调和节奏进行示范演唱。这样,幼儿由听故事而对歌曲内容产生兴趣,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激发了学习歌曲的欲望,为学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创设情境来引导幼儿学习音乐。可以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广播电台”等,摆放有关的饰物和乐器,并把幼儿会唱的歌曲录制成电子资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听唱,让他们有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也可以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来园时,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进入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时配上合适的音乐,为幼儿提供多听、多体会的机会。

二、运用多种形式,训练幼儿节奏感

幼儿活泼好动,兴趣易转移,情绪不稳定。让幼儿随着教师一遍遍地反复学唱,单调重复,势必会使他们对学唱歌曲失去兴趣。要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任务,不仅要教会幼儿演唱,而且应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教师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从节奏人手进行教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唱歌活动。

这一教学环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运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让幼儿在无音乐、无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节奏。教师先出示一张歌曲节奏图,让幼儿用拍手表示节奏;接着让幼儿用跺脚、拍腿、拍肩等动作代替拍手;然后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动作,比如扭腰、点头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二是朗诵歌词训练幼儿节奏感。儿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新授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歌词用朗诵儿歌的形式念出来,使幼儿通过朗诵歌词掌握节奏。教师训练幼儿以儿歌形式朗读歌词,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第三是引导幼儿把歌词填入节奏中。当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后,教师出示歌词,要求幼儿将歌词填入节奏中。幼儿成功地将歌词填入已掌握的节奏中,他们会体验到创作的喜悦。

三、启发引导幼儿掌握演唱技巧

幼儿缺乏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往往高兴时用力喊叫,破坏了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幼儿掌握好歌曲的快慢、强弱、连贯与跳跃的变化。如,表达高兴时应唱得欢快、活泼;抒情时要连贯、柔和;表达悲伤的心情则应缓慢、低沉。有时幼儿难以体会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师应先启发幼儿掌握歌曲特点和演唱技巧,然后引导幼儿进行演唱,把情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使幼儿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教育。幼儿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音准高低、节奏快慢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由模仿演唱来学唱歌曲。教学中,我运用音像材料,让幼儿初步了解歌曲,分三个步骤进行模仿演唱:第一步,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随着录音,轻声哼唱;第三步,模仿录音,练习齐唱;直至学会演唱为止。

四、运用已有节奏,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教师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节奏来创编简单的歌词。这对幼儿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发展创造能力都大有好处。在教学中,我运用教具如木偶等,为幼儿提供直观形象,激发幼儿想象、回忆,利用现有的节奏来创编一些歌词。教师让幼儿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相互商量来创编新的歌词,边创编边轻唱;然后,让每组幼儿上台演唱,大声地歌唱本组创编的歌词。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提高幼儿创作的积极性。

幼儿具有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和旋律,体验审美情趣。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就能引导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进而体会生活的美好。

(责编钟园娴)

猜你喜欢
节奏幼儿音乐
花有自己的节奏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YOUNG·节奏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