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喜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要求明显高于以往,这对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力规律和爱玩、好动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采取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识字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一、趣味教学——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可用比较直观形象的形式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可把枯燥的形近字、形声字编成有趣的故事,也可将生字称为“小客人”,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客人的过程,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新的字、词。如在教学生字“已”和“己”时,学生经常会把两个生字混淆。于是,我把两个生字的教学编成了一个名叫《小粗心——丁丁区分“已”和“己”》的趣味小故事。此外。还可以采用编字谜、笑话、儿歌等教学形式及识字方法,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识字游戏,如:词语接龙、一字开花、猜字谜、对口令等,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游戏,却能为学生的识字活动注入生机,无形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识字的趣味,激活学生自觉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传授方法——学会学
对儿童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别出新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学、学会学,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目标。因此,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并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让学生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其次,要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字方法;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今后的阅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插图识字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文往往会配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插图,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的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初学的生字。
2、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把汉字编成谜语或儿歌,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具体做法是先给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或儿歌,学生以做手势的形式表示猜得的结果,再比比看谁猜的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善良的女人——“娘”,等等。
3、歌诀识字法。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汉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时,可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可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诸如此类的歌诀识字法,不仅易学易记,且妙趣横生。
4、象形会意识字法。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因此,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用竹毛制成“笔”等,通过这样的描述,再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直观的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5、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如“蜻”是蜻蜒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ing”。从这个角度去讲解,学生会较容易记住这个字。
生字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作为教师,要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提升,去寻找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为他们掌握祖国语言文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生活拓展——课外学
“语文教学生活化”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识字教学不仅拘泥于课堂、教材,还要拓展到课外生活,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成为识字教学的双翼。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让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刚入学的学生大都有迫切想认识新同学的愿望。因此,开学初,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每人制作一张名片,贴在课桌边角上,互相记记同学的姓名,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识字办法。各类专用教室的名称,校园内的标语,花坛里的告示牌等,都可成为孩子们识字的活动课本。教师可带领刚入学的学生边熟悉校园环境,边引导学生识记这些名称,读一读,认一认,使这些生字与学生在反复“见面”中成为“好朋友”。学期末,可举行“识字大王”“我会读”“我认识”等识字比赛、识字交流活动,奖励认得多、识字主动的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利用家庭文化资源,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格外关注,所以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渠道,把“识字链”拓展到学生的家庭中。可请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物品名称制成卡片,贴到实物上,让孩子在空余时间对照实物,读读卡片;也可让学生认认父母及亲戚的姓名、工作单位等。喜欢读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读故事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词,这些生字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并把自己在读故事时新发现的字、词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细水长流式地渗透,不但拓宽学生的识字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某些生字,形成一种知识的迁移。还可以鼓励孩子利用家里的各类书籍、画册独立自主地去认读,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生字新朋友”以小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与父母一起交流,让他们逐步有意识地去认识汉字。
3、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各种报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可让孩子专门准备一本剪贴本,把收集到的商标、卡通人物名称、广告语等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剪剪贴贴画画,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此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交流,识字成了一个创造的过程。同时,定期举行各种主题的识字交流活动课,如“我喜欢的一句广告词”“我家附近的店”等,搭设平台,为孩子提供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形成一种“越认越识,越识越认”的良性学习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里的童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他们也将会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轻松、自在、自主地识字。
(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