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浅探

2009-09-08 08:04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玩具数学课堂教学

冯 挺

“现在的小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这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言语。现在的孩子多半好动好学,不拘于呆板、机械的活动。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育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摒弃传统刻板的课堂模式,呈现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弱化纯理论授课,重视实践操作学习;要抹去抽象艰难的想象,想方设法建立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一、改变课堂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亘古未变的模式。长久以来,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受用,好动的小学生已经经受不住四十五分钟课堂讲学的煎熬。因此,课堂纪律不佳,教学效率下滑,学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制定各种制度压制学生,而应顺着学生的特性不断地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创设两种教室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个是传统的教室,用于基础理论知识讲学;另一个教室则是以座谈会的形式(u形)布置,用于知识点的讨论。u型课堂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个u形课堂中,可以适当运用“指导发现法”,展开知识点的难点、重点进行教学。首先由教师提出假设,然后由学生小组检验假设,通过收集必要的资料、相互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问题从外部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进行半自主学习,巧妙地运用了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性,将学习融于玩乐之中,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如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地里有4棵桃树各结有桃果3个,小猴在一棵树上摘走2个,问地里还有几个桃?这个例子的意图是让学生发现有4个3,另外还有一个3少了2,一共是几?教学时,我使用u形课堂,将课堂活跃化,让各小组用事前准备好的模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比较和同学之间的探讨,摸索出多种解答方法。然后在课堂上对各种方法进行逐一评价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这种开放性的教学,不仅对学生巩固乘法口诀有很大的帮助,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实践与理论并重

小学的数学教育是基础,牢固的基础不是对理论知识的倒背如流,因为那种单纯的记忆是暂时的,而真正永恒长久的记忆总是来自实践。实践证明,通过各种活动,如画图、操作、制做、调查、收集周围环境的数字材料等来组织的教学,效果明显比纯理论授课好。特别是讲几何初步知识时,要让学生制做、画图、剪纸、叠纸、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的几何图形。这样,将实物摆在学生面前,减少了空洞的想象的困扰,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悦,记忆深刻。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玩具入手,备课时准备好一个由圆形元素构成的简单玩具,在课堂上演示拆装的过程,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教师则在一旁解析过程:用硬纸板剪一个圆,然后做两根圆柱,还有用白纸卷一个圆锥……这种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玩具开始展开教学,然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了解自己动手做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想做这样的一个玩具。而做这个玩具又必须用到关于圆的数学知识,即如何画一个圆,圆有哪些特性等,这就自然为本节课对圆的认识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许多发达国家对直观教具的应用非常重视,因为直观教具不仅仅广泛应用于知识的讲解,而且用于思考推理的练习;不仅可用于课内,也可用于课外。例如,在美、英、苏等国,低年级都广泛使用彩色木条来做四则运算、大数的计算、说明简单的分数等;为了讲几何形体,用硬纸板剪成形体的各个面,随时可以拼装;木制的各种几何形体,配以识图有助于发展空间观念等等。笔者认为。如果能在直观教具上做出色彩,对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多数喜欢色彩艳丽的事物、具有奖励性质的小红花、可口的糖果、可爱的小娃娃等等,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拿来当教具或奖品,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鼓励了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也可以适当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运用其丰富多彩的图片、饶有趣味的学习材料,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编林剑)

猜你喜欢
玩具数学课堂教学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