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森
《幸福·悦读》作为精英人物的精英期刊,从2009年起,每期将强势推出《精英论道》栏目,反映社会各界精英在处世为人、从事经商等方面的过人谋略和独到见解,为办好此专栏,资深传媒人、幸福杂志社总经理、本刊出品人徐森担任专栏主笔、主编。希望精荚企业、精英人士和我们通力合作,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我的成功靠的是自信、勤奋和耐心。”“今天,我的自信和勤奋与12年前创业时没有任何改变。”
——武汉乐福园美食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望明
尽管刘望明说她的成功靠的是自信、勤奋和耐心,但纵观她十几年来发展壮大的。轨迹来看,她的事业成功更在于她的精明独到的经商之道。
最美的是“折腾”
时下武汉的餐饮业,除了品牌、环境、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外,更取决这家企业的规模效应。刘望明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十几年来,她不断拼搏,把事业不断做大做强,创立了她的餐饮王国一一武汉市汉阳区最大的餐饮企业“乐福园”。
1992年,刘望明从武汉毛巾厂下岗后,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她筹集了6 000元钱,租用了归元寺旁的一个小餐馆。小餐馆一共七张台位,连她在内三个服务员。然而这毕竟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开业当年,总营业额达二十余万元,除去各种开销获利两万余元。
随着生意的日益红火,小门店已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1 994年底,她投资二十余万元租用了经营面。积达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园餐厅。这与以前的小本经营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充满自信、喜欢折腾的她不满足租用别人的餐厅。1996年10月份,她将几年经营的收入加上向银行贷款50万元购买了商品店铺,在鹦鹉大道250—3号挂牌成立了乐福园酒楼,自己梦寐以求的企业正式成立了。该酒楼经营面积460平方米,28张台位,7间包房,员工达四十多人,比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
1999年2月1日,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她又向银行贷款,总投资760万余元的“武汉乐福园美食有限责任公司”五里墩分店正式开业,经营面积达1680,平方米,70个大小台位,近19间卡拉OK包房,员工达一百余人。2 004年,乐福园钟家村店在汉阳公园旁诞生,至此,乐福园当之无愧成为汉阳地区餐饮业的老大。
“我们好不容易把钟家村店经营顺畅,她又选址七里庙创办新店。”刘望明的妹妹跟随姐姐创业多年,对姐姐感叹有加:“她是个停不下来的人,喜欢折腾。”
正是在刘望明的不懈努力、不断“折腾”下,历经十余年发展,“乐福园”从七个台子的小店到今天拥有三家集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连锁店,在江城享有盛名,并先后荣获“江城餐饮名店”、“绿色餐饮企业”、“武汉市首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武汉市著名商标”。刘望明也因此获得市区优秀女企业家、武汉市十大杰出创业女性等称号。
最好吃的是“亏”
俗话说,“得便宜处失便宜”。一些人做生意,太过于打小算盘,斤斤计较,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亏和盈是一个辨证体,有亏才会有盈。
刘望明说她“最好吃的是亏”,这可能是她做企业大获成功的法则。在菜肴的销售上,十多年来,她一直推崇低价位、高品质,别人要赚十元的,她只赚五元,让顾客花最少的钱得到真正的实惠与享受。自己虽然吃了点亏,却赢得了相当大一部分固定的消费群体。
常言道“众口难调”。为了使菜肴真正适合不同时期相同顾客的口味,她不怕吃苦受累,经常四处尝菜,顾客说哪里的菜好吃,就带领管理人员奔向哪里。回来后与他们一起分析,一起制作,再请顾客免费品尝,倾听他们的反映。菜合顾客味口了,自然就门庭若市了。
“苦点累点还好办,最难办的是应酬。”开餐馆前,刘望明滴酒不沾,可为了生意,她几乎顿顿都喝酒、敬酒。“碰到难缠的客人更是苦事。不但要忍着、听着,还得赔笑脸,耐心解释,让客人消气!”
“吃亏是福。我想,也许客人就是冲着这一点,才会经常照顾我的生意。”刘望明说。
也许正是由于有了一个好脾气,能吃亏的当家人,她手下的员工几乎都有和她一样的好脾气。回望创业的艰辛路,刘望明憨厚地笑了:“如果硬要总结一条成功的经验,我想还是要归结于不怕吃亏,因为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世上最好吃的就是‘亏。”
最关心的是员工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此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营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表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
刘望明深谙这个法则。
前日,记者见到刘望明,她身材高挑,长发盘起,十分得体的装束把她衬托得卓尔不凡。和记者娓娓道来时,时时有电话“骚扰”,电话这头的她客客气气,异常谦和。偶有员工进出,她都轻声问上一两句。作为一个餐饮业的大企业的老板,记者以为她每天最关心的,无非是酒楼的经营、生意的好坏、然而她的回答是:她每天最关心的事是她的员工。此语一出,令记者心生敬意。一个女人,有如此现代企业家的胸怀,难怪她的企业会这样如日中天。
“我自己曾经就是下岗女工,我开店最喜欢聘用的也是下岗职工,因为我了解下岗职工的难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她总是优先考虑安排下岗职工,目前企业三分之一的岗位上是下岗人员。几年来,她安排下岗职工一千余人次。解决来汉务工人员近两千余人次。
刘望明说“下岗职工更懂得生活的艰辛,更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能做好很多人看不起眼的平凡工作。正因为这样,我就要更好地去关心他们,他们有什么困难,我都会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多地去关心顾客,更好地服务顾客,酒店员工的服务好了,酒楼生意才会越办越火。”
“企业发展离不开消费者的信赖和员工的支持,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员工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她认为,自己尽管只是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妇女,只是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鼓励下走出了第一步,今后乐福园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是个人事业的成败。而最重要的是,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位职员重新找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最终为汉阳地区的稳定与经济繁荣作出贡献,这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宗旨与目标。
最难忘的是“贵人相助”
滴水之思,涌泉相报。16年的创业之路,刘望明由一名下岗女工变成一位资产过亿的餐饮老板。提到“贵人相助”,刘望明感触颇深地说:“这是我最难忘记的,没有他们,不会有我的今天。也正是刘望明的永不能忘的感恩之心,
使她的事业得到社会上更多人的帮助,这也是乐福园总是那么红火的原因。”
1992年初创业时,缺乏资金,餐馆没有装修,只有七张台位。所幸饭馆就开在工厂旁,很多老同事有事无事就到她店里来吃饭。她明白,这是大家在照顾她。
4年后,刘望明的小饭馆每年都能做出20万的营业额。刘望明盘算着把饭馆做成酒店,并看中了五里墩一个闲置店面,店面有两千多平方米,盘下来得上百万元。当时,她只有一半的钱。而像她这样的民营小老板,到银行大多都是要吃“闭门羹”的。这时,汉阳区政府和个私协会的领导知道了她的情况,支持她做大,并派出专班教她完善企业报表、跑银行,拿贷款。1 996年,第一家乐福园酒楼终于开张。
“七八个人的小饭馆好管,可到了数百人的大店就不好管了!”对此,餐饮协会不断给她指点迷津,又有好多行内人给予她帮助,才能使她由门外汉变成餐饮行家。
她的第一家大店开业时,周围既没有大型企业,也没有居民区,酒店生意并不好。这时,一些同行们,纷纷上门给她出谋划策。大家“诊断”后认为,汉阳是个较为封闭的地区。因此,她的酒店应明确打出家宴牌,吸引家庭消费。而菜品则以家常特色菜为主打,以价格低、份量足的实惠吸引顾客。果然,在实施这个战略之后,乐福园成为汉阳家庭消费的第一选择。
如今,乐福园已在三镇闻名遐迩。刘望明说:“这得感谢两位书法家朋友,当初,是他们为我的这个店取的名,还为我这个店题写了店名,他们两位在武汉都还是有名的书法家。”说这番话时,刘望明总脸上、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刘望明说:“如果说问我,谁是我眼里的“创业天使”?我认为是那些在初创阶段扶了我一把的街坊邻居,以及那些给予过我帮助的人。直到今天,我不会忘记那些给了我帮助的‘贵人们。事业做大了,刘望明没有忘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历经十余年的风雨之路,当年一个不为人知的小酒店,今天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型餐饮企业。刘望明的心底充满了感恩,她时刻铭记着回报社会,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几年来,她一直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如向动物园熊猫馆捐赠空调设备、为福利院老人、为特困家庭送温暖、支持归元寺庙建设、为修桥铺路献计献策。在雪灾、地震等抗震救灾中,更是慷慨解囊。
刘望明,武汉市人大代表、市餐饮协会常务理事、再就业明星、市“三八”红旗手、市十大杰出创业家、汉阳区工商联副会长、汉阳区拔尖技术人才、武汉市首届十佳创业人物、2009年武汉市劳动模范。她现拥有大型酒楼两个、中型酒店一个,公司总营业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成为江城餐饮业的品牌企业,汉阳地区的明星民营企业。企业先后获得“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武汉市再就业先进企业”、“武汉市首届农民工最佳用工单位”、“武汉首届劳动关系和谐和企业”、市“诚信、健康、维权”示范单位、市“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