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克·格罗瓦特罗曼·黑弗里克 林 希
林希\编译
一纸解约书,一位吹毛求疵的老板或是一个埋藏于心底的梦想一一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我们会扪心自问:我原本打算如何工作?我最初的梦想怎么变成了现在这样?但换工作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接着就是各种理由——年龄太大,找工作不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喜欢把年龄作为能否成功的标准。事实上,成功与年龄无关,实现梦想、改变生活形态永远都不会太迟。现在,就让德国《明星》周刊来告诉你那些人到中年仍敢于冒险的人的故事吧。
马尔库斯·施图德:
改行前:心脏外科医生
改行后:卡车司机
在我们这个以成就和声誉为导向的世界,主动放弃金钱、威望以及工作上的飞黄腾达无异于犯傻。但马尔库斯施图德就是这样一个傻子。现在,这位瑞士人是很多脱口秀节目中备受欢迎的嘉宾。人们喜欢听这位从著名心脏病医生自愿改行为卡车司机的“傻瓜”讲述他的经历。听他说他的收入在改行之后一下就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听他说他驾车横穿欧洲大陆的神奇经历;听他说他在高速公路旁边嘈杂的服务中心睡觉的故事。
马尔库斯·施图德是欧洲顶尖的心脏病专家之一,曾经在苏黎世一家非常有名气的私人医院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决定:是该结束自己成天与心脏打交道的日子了。“我希望能够在自己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激流勇退。”最开始的时候,这位外科医生只是在没有手术可做的日子里开上几小时的卡车,后来他就完全放弃医生职业而改行当卡车司机了。“我想体验一下驾车经过各条大街小巷的生活。”半年后,他花了大约10万欧元为自己买了第一辆卡车。这位拥有3个孩子的父亲终于实现了自己坐在驾驶座上享受生活的童年梦想。有时候,他也会捎上几位医院的老同事一起驾车出行。“以前他们总是觉得我的行为很好笑,但现在每当我带着他们一起穿过欧洲大陆时,这些人都开心得像小孩一样。”
克里斯蒂娜·彼得米歇尔:
改行前:人事顾问
改行后:收殓者
盖洛普民意调查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20%的德国人是在真正为自己的生活而工作;78%的人对工作缺乏责任感。永远不变的日程消磨了他们的工作动力,让人日复一日地变得失望起来。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有些人25岁时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而很多人则是在40岁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这一点:“我为什么而工作?我究竟是想为谁做这一切?”
面对这样的问题,53岁的克里斯蒂娜-彼得米歇尔试图在自己的工作中寻找答案却是遍寻无果。这位企业经济学家多年来一直为某家世界领先的人事代理机构培训领导人员。她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长,但仍常常感到空虚。为了摆脱这种空虚感,她报名参加了一个职业研究班。几次会议之后,她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我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想帮助他人。我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并且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思考。”虽然她有如此热心的想法,但考虑到她的年龄,很多社会公益部门在招聘的时候都不得不把她排除在外,直到有一天她得知了墓地收殓者这一职业。对此,她表示:“我觉得我可以帮助那些悲痛中的亲属,这对我来说要比金钱重要得多。”带着这样自信的想法,这位女士走进了慕尼黑西部公墓旁的阿塔斯殡仪馆,向那里的工作人员作了自我推荐“我想你们需要一位像我这样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人。”
克里斯蒂娜·彼得米歇尔在新岗位上所完成的第一项工作是一位17岁的自杀少年的丧事。这自然是非常残酷的。可当死者的亲属发现有人能如此深切地分担他们所承受的痛苦时,他们的痛苦也真的得到了稀释与缓解。
卡琳·克雷普斯:
改行前:电子数据处理企业家
改行后:带马匹上课的培训师
新的开始总是既费神又费力,但是它同样可以让人得到解放。卡琳·克雷普斯对此感受深刻。她说:“那些从来都没开始过的梦想总是痛得最久。”
卡琳·克雷普斯和丈夫格哈德一起开办了一家电子数据处理公司。他们在工作之余所剩下的可怜的时间几乎全都用在照顾两个小孩身上。“有一天我对丈夫说,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我们两个最迟会在一年之内得心肌梗塞。”他们决定好好休整一下,在蒂罗尔度过两星期的骑马假期。40岁的卡琳·克雷普斯也头一次跨上了马背。“然后,我就再也没从上面下来过。”她开玩笑说。假期过后的第六个星期,卡琳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匹马,然后是第二匹、第三匹……
到今天为止,这对曾经的电脑企业家夫妇已经有了数匹骏马,而他们现在的赚钱手段则是给别人上管理培训课。学员们在马匹的帮助下学习如何领导他人。现在,他们家的旧院子已经显得过于狭小,他们必须带着马匹迁到波罗的海海岸附近的梅前州去。对此,卡琳·克雷普斯感叹道:“我们到了这个年纪居然还要搬家。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过去熟悉的一切,朋友、医生、生意……可不管怎么说,我们实现了新的梦想。”
对卡琳·克雷普斯来说,她的改行最终让自己的童年神话得以实现。“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说,你永远都不会有一匹马,永远都不会和王子结婚,也永远都不可能在城堡里生活。可现在的我却有了多匹黑马和一位拥有着如同国王般强大的心灵的丈夫,并且住进了富丽堂皇的庄园。”
古多·科勒:
改行前:销售经理
改行后:葡萄酒店老板
做出改变的动因是什么?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不把自己看成是境况变迁的牺牲者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总是哀叹失去的机会更糟糕。一位连续12年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职业咨询师乌塔·格劳比茨说“对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我每天甘愿早起的动力?是什么吸引我愿意为之加班熬夜?找出能真正督促自己前进的内心动力比劳动局那些只是空洞地表明哪儿有空缺职位的数据要有效得多。”
说到内心的动力,古多·科勒认为他的动力源自葡萄酒,尤其是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古多·科勒为戴姆勒公司工作了20多年。下班后他总喜欢在自家的地下室里研究如何能够为他那些名贵的葡萄酒创造最好的贮藏条件。那时的他不过是把研究葡萄酒当成是自己的—个小小的爱好而已。直到有一天,企业要缩减公司职员,科勒面临两种选择;得到一笔补偿费或者以后按年龄每年工作一段时间。在抉择面前,53岁的科勒犹豫了很久。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如果我开家属于自己的葡萄酒小店不也是很好吗?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他在圣诞节的前两天和公司签约解除了雇佣关系,并以葡萄酒商的身份在斯图加特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科勒也明白,“就我的年龄而言,这家小店也许会是我所冒的最大的风险。”不过,他又说:“虽然很冒险,但它确实是我的一生中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今天,“葡萄酒与文化”已经成为了他的小店的经营模式。科勒经常举办“诗歌之夜”、“品酒之夜”以及“下班后派对”等活动,无一例外都很成功。
新的工作,新的幸运。在德国每年约有800万人开始他们的新工作。其中大多数人都是辞去旧工作而开始新生活的,尽管开创生活十分不易,但所带来的回报却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