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多年前,瑞士有一个很有名的设计师,他为某种品牌的即溶咖啡重新设计包装图案,以淡紫色的斜线条为主,整个构图完美精致,无懈可击,因此他赢得了设计大奖。但这种品牌的即溶咖啡,在以新包装上市后,销量却惨跌。
原因是消费者觉得“淡紫色”并非咖啡的颜色,紫色的咖啡让人觉得怪怪的,引不起饮用与购买的欲望。你若不信,只要到超市留意一下各种品牌的咖啡,看看它们包装纸所用的颜色主调是什么就知道了。它们绝不会是黑色、绿色、红色、蓝色或紫色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棕色,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咖啡色”。
每种东西都有它固定的颜色,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为的,但看惯了之后,就成为人类对颜色的执念。
很少人知道这种执念有多深。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利用无害的人工色素将各种食物染成奇怪的颜色,然后拿给一群小孩子吃。当这群小孩吃下染成蓝色的马铃薯后,都觉得怪怪的,并且出现胃肠不适或拉肚子的症状。
其实这些人工色素完全无害,那为什么会让人拉肚子呢?因为“蓝色”并非马铃薯应有的颜色,已经稍微懂事的小孩觉得“蓝色的马铃薯”是“不能吃的”,在勉强下咽后,强烈的心理厌恶感诱发了生理反应,从而产生胃肠不适的症状。
你若不信,可以将猪肉染成绿色、盐巴染成黑色,西红柿染成蓝色吃吃看。
因为绝大多数人对色彩都具有执念。特别是对与“维持生命”密切相关的食物的颜色。
要打破色彩天生的或约定俗成的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颜色是外在的,对颜色的执念及其影响也较容易观察。而我们内在的思想显然也都各有“颜色”,我们对它们也都各有“执念”,但因为难以观察,我们反而忽略了它们对我们生命的杀伤力。
(偶然摘自2009年6月23日《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