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不是教材的内容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教师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材料以生命的活力。政治课堂教学中,教材处理我力求做到三化,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材内容结构化
建立要素明确、联结性强、概括性高、派生性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采用图示教学法,用线段、符号、文字或其他信号组成图形、图表、图像并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以达到以图示意、以图激趣、以图导学的目的。这样可以把用文字叙述的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念。如:在教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图表形式梳理知识。(见附表)
系统化的图表形象、直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突出重点,将零散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另外在分析整合过程中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教材内容问题化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同时,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有求知的要求,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力求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热点,编写一些问题,作为课堂议论题和作业题使用,促成教学问题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时,基于我国当前市场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诸如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广东“瘦肉精”中毒事件等设计问题:1.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市场经济有哪些缺陷?2. 从经济常识角度,谈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第一个问题抓住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第二个问题从国家、企业、消费者三类主体进行思考,涉及到了企业的诚信经营、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依法维权等,密切联系时政,为理论、为教材注入了活力。同时知识问题化,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而且特别适合中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特点,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材内容经验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学习。
例如,在讲解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时,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向学生演示使用支票、汇票、信用卡的情景,或者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观察,通过学生亲身体会来掌握知识。如在讲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去市场上调查,从月饼的价格看价值规律,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来发现问题。学生经过调查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包装、不同时间(主要是中秋前后)市场上月饼的价格有很大不同,对这一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就会对价值规律有一个既感性又深刻的理解。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生动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作者简介:
乔平和:男,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孔桥中学。中学一级教师,高中政治教师。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