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娟
摘要:音乐教师要用心中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艺术火花。课外鼓励学生收集和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鼓励学生制作音乐专题片断,上课的开场白很重要,内容的介绍和引入也很重要。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快乐”贯穿整个音乐课堂。音乐欣赏课要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去热爱音乐,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提供机会 快乐课堂 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托尔斯泰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对音乐的欣赏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教师要以自己心中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艺术火花,这是中学音乐欣赏课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那么,中学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们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爱上音乐,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内涵。
一、鼓励学生收集各种资料
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上课的开场白很重要
好的开场白能很好的吸引这些大孩子的注意力,学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果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开场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比如:我在上电影电视音乐这一课时,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吗?你们能给我唱几句你喜欢的影视歌曲吗?几句简单的话,便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很喜欢看电影电视,唱影视歌曲更是拿手。这样一来学生就踊跃了。从学生喜欢的,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他们才能很快接受他们并不熟悉的东西。
三、内容的介绍和引入也很重要
有教育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同一首学生不熟悉的乐曲给两组学生听,一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组则介绍这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作曲,著名乐队演出,并且在很多地方引起了轰动的乐曲。听后的结果是不做提示的组只有30%的学生记住了音乐的旋律,而另一组则有70%的学生记住了,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好地运用暗示,做适当的提示和介绍,能增加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对某一个曲目介绍时,不要只介绍作曲家和作品本身表达的意思,还可以推广开介绍一些关于该音乐作品的小插曲。比如:在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之前,我就先介绍了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登台指挥演出,因听不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而五次谢幕,当时皇帝享受的待遇却只有三次掌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急切地想听听这么伟大的乐曲。
四、为学生提供表演展示才能的机会
中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可能一次表演会给他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热爱上音乐。我曾经安排过学生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但必须说出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和对歌曲的理解。学生很欢迎这样的形式,他们课前就找了自己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虽然有的很不好意思,是红着脸唱完歌,但他们其实很愿意表演、展现自己。而且我发现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并不像想象中的盲目,有个女同学唱了S.H.E的《月桂女神》,她说这首歌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讲了月桂女神达芙妮和太阳神阿波罗的故事。一个男同学唱了现在流行的林俊杰的《曹操》,他说这首歌取自《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三国”中的关键词:“煮酒”、“长坂坡”、“荆州”,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让他有兴趣去看完三国演义。
五、应该让“快乐”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课堂开始播放要欣赏的主题音乐,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是:学生们有的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也有的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学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的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动作来表达展现……教师则微笑着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肯定的评价,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紧接着,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史故。例如在“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我鼓励学生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学生们此时热切盼望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赏析,音乐欣赏课的第二个目的——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
六、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例如: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先启发学生确定欣赏每一种类型民歌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适时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研究讨论的兴趣和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产生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并再次聆听。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制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山歌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这些结论是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学生体会到了研究的价值意义,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研究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始终洋溢着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学生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总之,音乐欣赏课要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引导学生去热爱音乐。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欣赏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