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虎
一、再现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师:同学们,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看一
(课件依次显示六幅生活图片)
师:看了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
生:只要用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非常美好。
生:生活这样美好,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人。
生:如果你发现一个美好的人,就要把你的发现告诉更多的人。
师:对这样的人,大家常常情不自禁地喜欢或崇拜他们,甚至想倾注于笔端。与别人分享这份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
二、师生互动。选取习作素材
师:你喜欢或崇拜谁?为什么?
生: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勤劳。
生:我喜欢校工王奶奶,她非常关心学生。
生:找喜欢吕光鑫同学,他乐于钻研。勤奋学习。
师:这几位同学喜欢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有没有同学和他们不一样?
生:我崇拜赵云,因为他十分勇敢。
生:我崇拜J·K·罗琳,她曾经穷困潦倒,但始终胸怀志向,创作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
生:我喜欢王二小,他不怕牺牲,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师:无论喜欢还是崇拜,都是因为他们有美好的品质。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静思默想,什么事能表现他的美好品质呢?
生:冬天,我们学校的丁爷爷常常很早就在校园里铲冰。
师:你要反映他的什么品质?
生:工作负责,无私奉献。
师:事例和品质是一致的。
生:去年冬天,图书楼上的一个大冰块突然掉了下来。看门的王奶奶迅速推开旁边的学生,自己的脸被砸破了。却顾不上休息,亲自把冰块清理掉。
师:大家看,这件事能表现王奶奶什么品质?
生: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
师:你是要表现这种品质吗?
生:是的。
师:事例和品质也是一致的。
生:吕光鑫遇到数学难题,仔细钻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被称为“数学大王”。
师:这不是一件具体事例。他哪一次钻研难题给你印象最深?
生:昨天上午。我们一起钻研一道数学难题。我觉得太难了。就不想做了,但他坚持不懈,苦思冥想,终于做出来了。
师:这才是具体事例。
生:我的妈妈下岗了。虽然家里钱不多,买不起昂贵的化妆品,但是她仍然很爱美,经常用黄瓜皮贴脸做美容。
(笑声)
师: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妈妈不平凡的心。你太有才了!我太喜欢你了!
生:我最喜欢周杰伦。他不仅歌唱得好,还十分孝敬妈妈。
师:你从哪件事看出来的?
生:他常常陪妈妈逛街、聊天,还写了一首歌——《听妈妈的话》。
师:你不是普通的“追星族”、“发烧友”,而是很有品位的音乐爱好者。你除了关注周杰伦的演技,更关注他的为人,眼光独特!建议你写作文的时候,重点写他孝敬妈妈的事例。
三、品读例文,感悟习作方法
师:老师也有一个喜欢的人。请大家读一读我写的作文片段,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下水作文片段:“谁要喝汤?”伴随着浑厚的男中音,一个皮肤稍黑、身体稍胖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他把桶放在桌上。挺起的“将军肚”紧贴着桌沿。他扶了扶眼镜,仿佛生怕眼镜从鼻梁上滑落。就在这时。已经有六七只小手端着六七只小碗伸到他面前。“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老师,给我再来一碗。”王羽嘉一边说一边把碗递到了他面前。他笑了笑,问道:“小汤神,今天打算喝几碗?”说话间,王羽嘉已喝了两碗,哈了口气说:“再来一碗!”他一边给王羽嘉舀上第三碗,一边开着玩笑:“照这么喝,你的肚子快和我差不多了!”他转身朝着万嘉鹏:“今天汤不错,来一碗!”万嘉鹏把碗反放,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喝!”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不喝汤可不好!给点面子,来一碗!”经他这么一说,万嘉鹏心甘情愿地喝了一碗。见万嘉鹏喝了汤,他满意地笑了,点了点头说:“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他是谁?
生:(齐)徐老师。
师:老师给学生打汤,是每天都在你们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家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徐老师关心学生?
生:我从徐老师的语言中看出来“别急!别急!放在桌上,别烫着!”他一边说一边不紧不慢地盛着汤。
生:还有这一句——“味道不错吧!喝汤对身体有好处。”
师:除了人物的语言,还有其他吗?
生:我从神态看出来——他露出和蔼可亲的神色,诚恳地说……
师:徐老师为什么有这样的神态?
生:是为了让学生多喝汤。
师:当学生喝完汤,徐老师的神态有了什么变化?
生:他满意地笑了。
师:从不同的神态,我们体会到了徐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看来,除了选好具体事例,我们还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才能把人物写活,写生动,写出个性。
四、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这件事写下来。
(约10分钟,有的学生写好了。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分享习作成果。)
五、展示初稿。指导评议修改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七分文章三分读。”你要把对他喜欢或崇拜的感情读出来。
(实物投影仪显示习作)
生:(读)“嘭!嘭!”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校工丁爷爷正在学校门口铲冰。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躬着身子,手拿铁锹,一下一下地铲着。我走到他身边说:“丁爷爷,您起这么早,不冷吗?铲了这么多不累吗?”他对我说:“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呢!”我这才看清,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丁爷爷拍了拍我的肩膀。又弯下身子一下一下地铲冰了。
师:同学们认为她写得怎么样?评一评。
生:我认为写得很好。她选取了丁爷爷为防止同学们滑倒,早晨铲冰这件事,表现丁爷爷关心学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看出不平凡的品质。
师:你真会评!一是先夸作者,让他有写好作文的信心;二是从整体上评价文章,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生:我欣赏这一句——“只见他穿着一件咖啡色棉袄,躬着身子,手拿铁锹,一下一下地铲着。”这句话写出来了丁爷爷的衣着和铲冰的动作,给人感觉很真实,很具体。
生:还有这一句——“我这才看清,丁爷爷的脸上竟然有闪亮的汗珠,胡子、眉毛都蒙上了一层白霜,嘴里还不断地呼出一阵阵白气,握住铁锹把的手上裂开几道口子。”外貌描写又传神又具体。
生:丁爷爷说的话很符合老年人的特点——“他对我说:‘孩子,不铲干净点,你们这些调皮鬼,不知要摔
多少跟头呢!”
师:这几位同学是从细节上评价。同学们真会评,既看整体又重细节,找了很多优点,老师也觉得她写得很精彩。不过,我还有一点小建议。当你问丁爷爷时,丁爷爷在铲冰。他是怎么说的?能不能把动作和神态加上去?
生:(略作思考)他抬起头,笑呵呵地对我说。
师:为什么要这样加?
生:这样更能表现丁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
师:改得真好!
(掌声)
师:我刚才夸一个同学太有才了。请这个太有才的人到前面来!
(笑声)
师:刚才我夸了他,是因为他选材好,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我们来听一听。
生:(读)吃完晚饭,做完了家务。我知道妈妈又开始运用她的“黄瓜疗法”做美容了。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再放了一盆清水,洗干净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妈妈的头一动也不动,那一本正经的滑稽样惹得我和爸爸直想笑。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一装嫩。”(笑声)妈妈因为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但还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这可是既省钱又安全的美容秘方啊!要不要我帮你们试试?”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
(热烈的掌声)
师:你认为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生动有趣。妈妈用黄瓜皮美容,还“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师:我们平时不是说话吗?你为什么用“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生:因为妈妈脸上放了黄瓜皮,说话不方便,只能用“挤”。
师:这个词太妙了!
生:我特别欣赏最后一句——“我没有看到妈妈因为贴了黄瓜皮而显得年轻的面容,却看到了妈妈那颗永远年轻的心。”这句话非常自然地写出了妈妈乐观的生活态度。
师:你的想法和老师不谋而合!这句话画龙点睛,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我还要夸一夸他,你真是太有才了!
(笑声)
(老师用红笔画出最后一句,打上三个五角星,学生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
生:这句话特别有生活情趣——爸爸忍不住说:“你真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从这里看出爸爸也很幽默。
师:爸爸的幽默可能跟谁有关?
生:跟妈妈有关,是妈妈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和爸爸。
师:不仅是我和爸爸。还包括周围所有的人,是妈妈让大家更加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
生:(齐)美好的。
师:除了选材好,语言描写好,还有了吗?
生:动作也写得好一“她先从碗柜里取出今天腌黄瓜时留下的黄瓜皮,再放了一盆清水,洗干净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黄瓜皮一条一条地放在脸上,最后慢慢地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动作写得很具体,还很有条理,用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
师:这篇习作的精彩之处真多!不过,老师还有一处耍和你商量商量。黄瓜皮很薄,这里用的是“一条一条”,用什么词更恰当?
生:一片一片。
师:把黄瓜皮“放在脸上”,然后“坐在椅子上”,可以怎么改?
生:贴在脸上,躺在椅子上。
师:这样一改更加准确了。瑕不掩玉,老师还要夸一夸你,真是太有才了!刚才老师喜欢你,现在都快崇拜你了!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
(掌声经久不息)
六、总结延伸。保持习作热情
师:我发现大家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支善于表现美的笔。“文章不厌百回改”,课堂上,我们写了一个重点片断;课后,大家补充完整,并修改。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相信大家能带来更多的精彩!
教学感悟
1、习作课。掀起你的盖头来。多年来,我们大多把研究的目光集中于阅读课,很少关注习作课。无论是名师的展示课,还是青年教师赛课,常常是清一色的阅读课。即使偶尔有习作课,也往往是自创题材或是素描练习,执教教材中的习作更是少而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习作教学生成远远多于预设,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信息捕捉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教材中习作多是学生自主选材,教师难于指导。然而,这些习作的教学恰恰是一线教师无法回避又最感困惑的事情。习作课,特别是教材中的习作课,应该掀起益头来了!
2、儿童习作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学中,我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去发现人性美、感受人性美和表现人性美。我始终把握一点——着眼自主表达,实施有效引导,即教师的引导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从学生的笔端流出的是真话、实话和心里话,而不是假话、空话和套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我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选取素材,感悟写法和学会评改上。在有指导的习作实践中,学生的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等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3、习作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肖川博士认为,写作可以提升思想,是用言语不断地调整思想坐标的过程。思想需要提升,写作当之无愧。思想寄托在山水之间,珍藏在心灵深处,彰显于实践之中。本节课,学生的习作过程体现了对生活的自我探索和表达的自我需要。学生作为学习者,每一次发现,都是自我感受和深入认识的新起点;每一次探讨,都需要把握他人的智慧和自己的思考;每一次成功,都有自我内心的喜悦,更乐意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学生的习作在表达生活中以真来充实,以善来滋养,以美来感染和熏陶。率真而有童趣,我想。习作教育意义就在于此吧!
注:本课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习作6。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