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方平
摘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对三峡库区城乡体育的组织、活动、场地设施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经济、文化、组织化程度三个层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城乡体育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三峡库区城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从制定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目标出发,围绕政策制定、经费投入、场地设施、组织管理和活动开展等五个重点发展方向规划三峡库区城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3-0111-05
一、三峡库区城乡体育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三峡库区生态区经济也持续处于高速增长期。据统计,2005年三峡库区生态区生产总值达9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6887元;2006年生产总值达1016.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2%,人均7747元。经济增长带动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6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小康,还要实现社会稳定,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体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作用。因此,全面提高城乡体育发展水平,加强三峡库区城乡体育工作一体化进程,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库区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城乡体育公共资源均等化、建构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将成为今后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之间未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一定程度上的扩大。城乡体育的一体化发展,是把城乡体育作为整体和统一体系来对待,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问题,实现城乡公共体育资源的均等化。加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可以逐步消除城乡体育发展的不均衡,缩小城乡体育发展的差距,共同发展,以真正实现全民健身。
(一)三峡库区体育发展现状
1体育组织众多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上,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在认真落实胡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过程中,三峡库区群众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库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认真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库区的群众体育组织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已经建立起了以万州为中心,各区县(市)、街道、农村乡镇为点的“中心与点”相结合的各级体育社团组织,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青睐,各种俱乐部不断增加,会员人数由原来的几千人增加到上万人。
三峡库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20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民间体育活动资源,如土家族的竹铃球、摆手舞,苗族的打禾鸡、八人秋、爬花杆等一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等,不仅是娱乐、健身的有益活动,更是庆典、祭祀、节日联欢会的重要内容,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农村体育社会化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扩大。
2体育活动丰富
近年来,库区群众体育活动得到蓬勃发展,一些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了登山节,如酉阳一年一度的登高,武隆的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等;民族传统体育节、健身周、农民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3体育设施建设
重庆市各类体育场地共17351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790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51平方米,比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低0.52平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51%。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至今,三峡库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健身步道随处可见,在广大农村聚居地设有一些简易的锻炼设施。库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健身器材的快速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
(二)三峡库区城乡体育发展的主要困难
1经济水平的差距凸显
三峡库区生态区经济虽然持续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库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比较低。这种城乡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是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据对库区的万州、江津、綦江、万盛、涪陵、巴南6区县农村的调查发现,2007年库区农村居民没有参与体育消费者占40.5%,人均年体育消费额为150元,而且大多数是物质性消费,占65%,非物质性消费较少,整体分布属于低偏弱体育消费水平。经济水平的差异是体育消费差异的根源。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多以自家庭院、公共活动场所、田间地头等为主,均是非正规的体育场所。因此,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瓶颈。
2文化素养的差距突出
由于中国的国情、所处地域和分工的不同,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受文化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重文轻武的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许多人认为,“劳动就是身体锻炼”,“搞体育活动就是爱出风头”¨。观念意识陈旧落后,崇拜迷信,轻视科学。缺乏高尚追求,赌博等低级庸俗文化在农村大有市场。因此,如何让农民的思想认识得以提高,让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他们从牌桌前、电视机前动员起来,参加身体力行的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以此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体育健身意识已成为发展农村体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构建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峡库区要抓住重庆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结合“健康重庆”的发展要求,努力构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体育发展的城乡一体,资源优化、共享的和谐局面。为此,应充分考虑库区的实际情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全国城乡体育发展的战略中,力争走在前面,切实构建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一)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在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指导下,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结合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可作如下表述。
1近期目标
从目前到2013年,“后奥运效应”时期足城乡体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调整发展重点,积极
引导,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尤其要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较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投入来加强农民体育“硬环境”的建设,加大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乡体育基础设施的差距;市民体育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运动监测评价体系,以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提高社区体育服务质量为重点,侧重于群众体育“软环境”的建设。三峡库区设立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各级政府尤其是体育主管部门,要把建立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作为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工作,管理好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乡镇街道设专门的体育指导员,行政村由村一级干部兼任,由乡镇一级体育指导员统一协调管理,最终实现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图1)。
2长远规划
2014年到2020年,是城乡体育快速发展成熟期。农村和城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日益完善,城乡体育一体化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完成农村各项体育硬件建设规划指标,重点建立健全农民体育发展和市民体育发展的法制、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质量,完善城市农民工体育锻炼保障体系,逐步将城市农民工和市民公共体育融合在一起,不断改善锻炼条件、内容结构,提高锻炼效益,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均等化,完善已经建立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2020年,要力争在全国推广和建立起城乡协调、统筹兼顾、相对均衡、全民参与的国民健身网络体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屏障,实现农村和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发展,农村和城市体育资源共享,共建美好和谐的小康社会。
(二)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1经济是基础
在经济全面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要让老百姓花得起钱参加锻炼。为了实现三峡库区城乡一体化目标,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该地区城乡体育经费的配置比例,扩大基层体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规定该地区获得体育活动经费的最低比例,设立专门的体育活动经费管理处进行直接管理,单独核算,纳入地方审计。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改善基层群众体育活动条件,做到专款专用,用到实处。
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其资金来源可以通过辖区的主管部门呈报上一级主管单位,直接通过立项的形式,一是争取国家投入;二是面向社会公开募集;三是有偿投资兴建,即国家或集体出让一定时期的场馆经营权。在保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场馆设施建设齐备的同时,积极开展体育产业化发展。
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受经济、文化和地域等因素限制,体育资金的募集不能与城市相比,三峡库区亦然。事实上,设立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示范区的目的是要求政府在财政投入上给予农村最大的倾斜,把资金主要用在建设农村居民比较集中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上,主要以行政村委员会所在地为主,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要积极开发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吸引投资。
2政策是导向
当前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五大失衡:一是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三是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民就业环境改善缓慢,城乡就业差距扩大。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失衡,收入、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五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失衡,农村制度供给滞后,各种相关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
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改变城乡体育资源不协调发展的现状,打破以往城乡分割、相对封闭的发展状况。首先要争取政策,建立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把城乡体育发展规划纳入其中综合考虑;其次是把城乡人财物资源统筹兼顾,集中考虑,建立三峡库区体育协调发展机制。
3组织管理是关键
成立三峡库区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同时这种支持也是优先发展的保证。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优势,同时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又要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协调配合,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建构全民健身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当好组织委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引导健康潮流。
农村基层公共体育资源的组织管理是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在广大农村出现“留守”现象,即小孩和老人留在家里,青壮年外出务工,这给农村群众体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农村群众体育的开展更显重要。三峡库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那里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项目。广大的农村务工人员可以在城市与市民一起共享体育资源,并把这种习惯带到农村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同时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与合作,形成长期的沟通与学习对促进全民素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场地设施是重点
三峡库区体育资源总体上属于缺乏地区,城乡体育设施拥有量差别较大,要实现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必须改善当前的现状,缩小城乡群众体育资源差距。但在逐步扩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杜绝资源浪费。对农村学校要重点照顾,因为农村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农村学校,那里地势平坦,设施相对较好,人们也容易集中,开展体育活动比较方便。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对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案,对此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
城乡公共体育必须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政策性制度措施,确立相关负责人制度,在资金、物质和制度上保障城乡体育的统筹发展。体育行政部门、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都可以作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形式。为了实现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农村体育健身服务“村村有”,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设备齐备,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共享。
5活动开展是目的
城乡体育的发展,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让城乡居民动起来。要把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相结合,通过锻炼来提高比赛水平,通过比赛来推广和促进锻炼,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和农村收入的不平等现象,导致了市民与农民完全不同的体育锻炼行为,不仅在体育锻炼内容上大相径庭,在形式上也大不一样,活动的数量方面市民远远超过农民,在新农村建